第6部分(第2/4 页)
0万亩杂交谷子可增产粮食30亿千克以上,完全可以解决埃塞俄比亚的粮食问题。他进一步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和非洲国家进行谈判,如果一人种20亩地的话,2 000万亩,就可以解决100万人的就业问题,并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可惜的是,在中国,农民往往被轻视,农业甚至被视为“落后”经济的后果,这使农民只能在温饱线上维持。我曾问在国内银行工作的一位朋友:你们为什么不能支持中国人去巴西扩张?对方说:我们拿得出钱来,但去哪里找有能力的企业?在中国,农业就是守着一亩二分地的小农,哪里有美国那样的农业人才?看来,有些问题,就是有钱烧也解决不了。
在我看来,不仅中国的农民要去海外创业,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到海外务农。我对赵志海先生的意见的唯一补充是:中国农业海外开拓,切不可走小农经济的路。比如一人种20亩,实在是小打小闹。应该有经营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大农场的气魄。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送农民出去是不够的,还应该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农校的学生出去,把先进技术运用于规模经营。中国农民往往缺乏资本积累,乃至开拓地广人稀的边疆,如当年闯关东,也是在新的环境克隆内地的小农经济模式,利润很低。如今的海外开拓,切不可重复这一模式。而应该鼓励国内的资本和农学院的技术、知识,以及农民的劳动力相结合,走大农场的路。当年欧洲人到美洲建立的甘蔗种植园,就是以规模取胜,使新技术在那里迅速推广开来。事实上,那些甘蔗种植园是工业革命以前最先进、最有效率的经济模式。后来的一些工业技术,也是先在那里试行。要是重复小农经济,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中国如今有两千多万农民工失业,回乡务农则面临着地少人多的低效率困局。同时,又有大批大学生失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海外置办产业,有相当的资金优势。如果能够运用这些资金在海外打造中国的农业基地,安置大量的农民和大学生,那么不仅可以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和耕地紧张,还能建立起对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虽然最近粮价回落很凶,但是世界人口仍然在增长,人们不会因为经济危机就不吃饭。从长远看,粮食供应仍然是重要的国际问题。掌握大量的农业资源,无疑将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今全球农业不景气,正好为中国抢占有利时机提供了个窗口。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有些全球化的想象力,不要辜负历史给我们的机会。
面对通胀:我们该何去何从(1)
当全球都陷于水深火热的金融危机中时,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大减价的标志。通货膨胀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过去。但是,经济发展有其周期。今天衰退,明天发展,后天过热。大减价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一旦经济恢复,中国可能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的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我们仍然处在通货膨胀的时代。现在不过是通货膨胀大潮流中的小间歇。高通货膨胀的压力是结构性的。低通货膨胀的现象仅是周期性的。通货膨胀是国际经济重组的长期效应,不可能因一两次经济衰退而逆转。
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势头,我们不妨回到这次经济衰退之前:2007年11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008年初政府开始限制一些关键性商品的价格。美国劳工部则几乎在同时公布,2007年美国的消费品的通货膨胀率从2006年的2�5%增长到了,为17年来最高。这些迹象表明,全球也许已经步入了通货膨胀的时代。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只是暂时的现象。我们不能用经济谷底中的低通货膨胀数据来判断正常发展时期的情况。
这次通货膨胀的浪潮和过去不同,其主要原因不在于某国政府的具体经济政策,而在于全球化进程。也就是说,这种通货膨胀很可能超出某个政府的控制能力。我把冷战后的全球化过程从通货膨胀的角度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低通货膨胀阶段,第二阶段则是高通货膨胀阶段。在过去20多年,中国和印度两大发展中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工和产品,使美国在90年代得以维持高速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要知道,一般而言,经济高速发展总会带来通货膨胀。高增长和低通胀即使不算反常,也属罕见。美国前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格林斯潘曾一再解释,中印进入世界自由市场体系之后,在10年左右的时间为全球经济输入的劳动力就有好几亿。这是史无前例的。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就如同一切商品供给的增加一样,必然会压低劳动力本身的价格。在过去,美国经济一高速发展,各种公司就竞相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