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尘往事(第1/2 页)
“太祖在世之时,内御直在太白剑仙和玄冰剑仙两位的牵头下成立,首代指挥使中,除了两位剑仙担任指挥使外,还有几位隐修和大能担任其余各道指挥使。” “有鉴于前朝灵者祸乱朝纲而皇室微弱无力拨乱反正的缘故,太祖便提出每代内御直中必须要有皇室嫡系子弟化名‘玉衡’进入担任御直一职。” “太祖的本意一方面为了监察灵部不至于脱离朝廷,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有资质的皇室子弟一条另外的出路,毕竟由灵者掌管天下,不一定是万民之福。” “而灵者与凡人相辅相成,皇室一灵一凡,便可支撑大梁天穹不倒。” “第一位‘玉衡’便是太祖的胞弟,也是第一代的四道指挥使,晋王殿下。” “晋王殿下年少聪慧,年仅六岁便应灵,七岁拜入当年的隐修大教重阳宫清和真人门下,十四岁下山跟随太祖征战天下,在得知兄长心意后,便主动舍去封号进入内御直担任四道指挥使一职。” “后来太白剑仙无故失踪,玄冰剑仙因病仙逝,其余各道指挥使因各种缘故离开或隐退,那位晋王殿下便自己担起了内御直的半壁天空,最终积劳成疾,加上早些年间受的伤,在太祖龙驭归天两年后便撒手人寰。” “而接替他的位置的便是他的嫡子,同样舍去了封号,成为了第二位“玉衡”的世子。”殿前使忽然叹了口气:“而那段时间却刚好是内御直最为黑暗的时期。” “新皇登基,立足未稳,内御直新老交替,边疆纠纷不断,时有叛乱发生,不论是灵界还是凡间,均人心惶惶。”大殿中,褪去一袭官袍的右相直视龙椅上的中年男子,道:“世子以弱冠之身投向那涛涛大势之中,不过五年便陨落在北境吾威,只留下了尚在襁褓的孩儿。” “在之后上百年间,晋王一脉搏为大梁耗尽了心血,单单陨落的“玉衡”便有八位,更无论其余旁系。” “右相此话何意?”官家问道。 “只想问问官家,这天下是齐氏的天下,还是只是你秦王一脉的天下!”右相忽然须发皆张,声声若雷霆。 “两者有什么不同么?”小源问道。 “当年‘更始之乱’小源可有所耳闻?”玉衡反问道。 小源点点头:“小时候听老人闲聊的时候说过,在预阁修习时也听夫子讲过。” “更始三年,楚王造反,兵灾席卷大半个南方,当时的秦王与晋王分别率领旗下的龙骧与御守营受命平叛,不过半年便将楚王生擒。” “当年武宗无后,便下旨称平叛首功者为储君,而在平叛之战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当时晋王殿下,也是当时的‘玉衡’,整个大梁都认为东宫之位非晋王殿下莫属。” “可谁能想到,楚王被擒进京后,在狱中自杀,并留下血书称一切都是晋王殿下所为,他不过是这场叛乱中的一枚棋子。” “武宗得知勃然大怒,但也没有听信一个造反之人的片面之词,便下旨让秦王殿下调查。” “结果,便在晋王殿下的属宫中搜出僭制的冕服玉玺,以及和楚王来往的信件。” “武宗大怒,当即下旨将晋王下放镇灵狱,同时削去一切封号官职,流放晋王一脉子弟,遇赦不赦。” “而秦王殿下便顺理成章成了储君。” “此后秦王殿下曾多次上书请求武宗赦免,皆不允。” “晋王在狱中悲愤不已,自断经脉,绝食而亡。” “而被流放的晋王子弟在流放途中受到山贼攻击,死伤大半,剩下的也下落不明。” “秦王登基后多次下旨搜寻不果后,只得承认晋王一脉已断。” “晋王血脉不会断绝,老夫便是明证!”右相颤巍巍从怀里举出一枚古朴的玉牌,上书古篆“晋”。 官家那波澜不惊的脸上终于略过了一丝错愕:“你是晋王遗孤?” “那位自绝于镇灵狱中的晋王先祖便是老夫的先祖父。”右相轻声道。 官家闻言身子稍稍后靠:“那一切便说得通了。” “难为右相这些年的谋划了。” “可今日这一切,却未必是历代晋王想见到的。” “放屁!”右相突然怒吼一声,颤抖着手指着龙椅上的中年人:“论功绩天下诸王谁能比得过我晋王一脉,不论是镇守边关,还是承接‘玉衡’之位,皆鞠躬尽瘁!” “论血脉,我晋王一脉乃传太祖胞弟所出,而你秦王不过是三服之外,若并不是太祖血脉断绝,而我晋王一脉无心权位,你秦王一脉能有这破天的富贵!” “可为何!”右相浑身颤抖:“我晋王无人恋盏权位却要遭受如此横祸!” 听着站在大殿中咆哮的老者,官家沉默不语。 “当年之事真相如何,不管民间野史如何传谣,史书早有定论。”殿前使说道:“老夫亦可以向你保证的是,秦王一脉得位并未使用任何手段,当年秦王登基前后曾大规模发动密碟司和内御直联合调查,但最终还是没有得出任何结论,因此晋王是否真的参与或者主导了造反一事早已成了悬案。”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