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剖学、色彩学等科学知识,并根据教学模型建立起来的空间概念印象制成三维图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从此,他便开始了体视投影的研究。1984年,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大视野动态体视投影探讨》,并制成《大视野体视投影图》,经国内外20多位图学学会会员鉴定,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它突破了自1600年至今380多年体视投影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
世界上的事情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
——卢梭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
——徐特立
人能够有多少时间学习、贡献——歌德教子的故事
歌德(1749…1832)是19世纪后期德国文艺界“狂飙”运动的领袖,是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他的名著《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至今拥有众多的读者,被世界文坛所瞩目。可是,他有一首劝儿子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多做贡献的短诗,却少有人知。
一次偶然的机会,歌德发现儿子在自己的纪念册里摘引了别人写的一段诗:
“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钟时间死去了。”
歌德看到儿子摘抄的这些话,联想到儿子平时懒懒散散、不刻苦用功学习的情况,很不满意。他认为,一个还未成人的孩子对人生采取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是很危险的。于是他提笔在儿子的纪念册旁边写道:
“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有多少时间学习、贡献。”
然后,他把儿子找到跟前,当面给他说:“把人生只当做两分半钟,嬉戏人生,那就只能无所作为,浪费宝贵的光阴,糊里糊涂地打发过去了事。真正用每一分钟作为时间单位来计划自己的一生,争分夺秒地学习、工作和创造,那就成了世界上的大富翁,就可以比那些用年、月、日来计算人生的人,多做许多事。”
儿子听了父亲的忠告,很受教育。他把父亲写的诗又抄在纪念册的首页,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经常对照自己,也经常讲给自己的伙伴听。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鲁迅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鹤滩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令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
明白人,只要半句话就会懂得——马克思关心教育子女的故事
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导师,同时又是一位好父亲。
他和燕妮生过7个孩子。可是,由于他的生活比较贫困,最终长大的,只有3个女儿。马克思认为,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适宜的条件是培养孩子对自己的才能抱有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他同孩子们玩耍时,从不摆出成年人的“英明”姿态,经常扮演一些角色,逗女儿们发笑。他主张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不强迫他们读书,而注重培养她们读书的兴趣。他经常给女儿们朗读《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在父亲的影响下,孩子们很小时就养成了独立读书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才能,马克思经常带着她们去动物园和植物园。不管住处多么狭窄、拥挤,孩子们要养花、养鸟、养猫、养狗,他都给以支持。马克思理解孩子们的单纯和热情,他从不简单地训斥孩子。他认为,打骂孩子,对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不利,对培养她们的独创能力也是很有害的。
马克思对孩子们的婚恋问题也十分关心。他对于婚姻恋爱问题的态度是:不包办,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他主张,恋爱婚姻应该是志同道合,让爱情经受考验,使双方在婚前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他反对那种舍掉事业、过早亲呢的恋爱方式。
1866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