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么, 宇文恺动容的“啊”一声,马上站起来,对三人拱拱手, 说:“抱歉,我去去就来。”说完忙离座而去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清风朗日初相见
素心扁扁嘴,嘟啷道:“什么人,这么神神秘秘的?咱不管他, 我们乐我们的。 对了,孙兄, 你们洛阳的出名地儿很多啊,龙门石窟,白马寺,还有一座什么寺,在龙门东山那边的……明儿我们该先逛哪儿?”。
孙祖安问:“小兄弟是喜欢看风景呢,还是喜欢游古迹?如果喜欢看风景,洛阳的天池山,木扎岭都是人间仙境,古迹除了你刚才说的还有一处值得看看的,那就是汉光武帝陵”。
清松说:“刘秀的陵墓?相传光武殿前大道两侧种有古柏二十八株,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化身。 师弟,要不要去看看?”
素心歪着头,说:“一个死人的坟墓,有什么好看?我想去看看那龙门石窟……”
清松宠溺地说:“好,好,你想去哪儿就哪儿。”
正说话间,宇文恺从那厢房走了出来,边走边说:“龙门石窟离这儿挺远的,为兄明天让人先准备好了, 过两天再去;明天我们先去白马寺, 如何?”
大家都没有异议。,继续玩笑取乐,直闹到更深才作罢。
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土后第一座由官方出资建的佛寺。相传是为纪念陀着佛经到中土的那匹白马。
寺院范围很大,建筑气势磅礴,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
下了马车,素心以手遮额,觉得阳光很刺眼。这时候见到宇文恺,孙祖安,还有一个蓝色的身影站在天王殿的石阶上对着那块金漆牌匾指指点点。
清松素心走近了,刚好看到那蓝衣人转过头来,似笑非笑的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引得另外两人哈哈大笑。
这个蓝衣人,看起来不大像中原人,稍微隆起的眉骨下,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顾盼生辉。风吹起他的衣襟,那高大健美的身躯,在蓝天白云下,展示着无法言喻的风姿。
素心忽然想起几年前随父亲游历到渤海边上,第一次看到海上生明月的感觉,那种让人屏住呼吸的魅力。
宇文恺一见到他们的到来,连忙拉了他们和那蓝衣人厮见。
蓝衣人自称姓易,名光。江都人士,在洛阳有别院,经常来洛阳和宇文恺等人游玩。
素心等他和清松打过招呼,转到自己跟前,才拱手浅笑:“易大哥,认识你,三生有幸。”
他定睛看着素心,挑起浓黑好看的眉毛,幽深的眼底掠过一丝惊讶,线条坚毅的嘴角下巴慢慢绽放出柔和的笑意:“呵呵,小兄弟,同幸,同幸。”
说完这些话,他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同幸,是什么意思啊。不禁为自己一时失神而感到有些尴尬!
很自然地,宇文恺充当带路人,带着他们走走停停,把寺里的主要建筑: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毗卢阁逛了个遍。
沿途几人谈笑风生,易光学识广博,诚恳谦虚,与之共行,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他总是不露痕迹的走在素心身边,对素心照顾周到。
宇文恺对楼房建筑很有心得,对一砖一瓦,一梁一栋都可以顺口点评,而且见解独到,眼光精确, 听得清松和素心等人只有点头的份儿。
只有那易光,看起来好像也是同道中人, 两人就清凉台上的一个拱形屋顶说了半天,该用如何改进,就可以只用木楔子把屋顶建得更高更豪华,而且不用一枚铁钉子。
阳光很猛,云淡风清。
素心靠在栏杆上,看着易光修长的手指在空气中指点,风吹动他薄薄的衣袖,送来淡淡的兰花香味。
清松刚低声问了句:“师弟,你渴不渴?”。 易光马上停住话题,回眸道:“小兄弟,逛了这半天,饿了吧?宇文, 你让他们准备好了斋膳没有?”宇文忙说:“早就备下了,我们这就过去。”
说着向远远跟在后头的随从打了个手势,那随从回身把这手势往下一个随从传去。
素心笑道:“哪里就饿成这样了?不忙,你们先说完,宇文大哥,你方才说的什么钩弦,股弦,我刚听出点门道呢。”
孙祖安挑起眉, 说:“小兄弟,你厉害啊,大哥我和他们混了那么久,就从来都搞不清楚他们闹腾的是啥玩艺。你怎么才一会儿就有眉目了呢?你读的是那间书院啊?”
素心嘿嘿的干笑几声,道:“小弟出身寒门,那里有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