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宦舻艉螅�鍪鄱�鞯那�杏惺S啵��腔垢�荷�昊亓艘丫�獬鋈サ囊患浞俊A侠硗昴盖椎暮笫拢�呀�旯兀�荷�屠吹酱蠊寐杓抑泄�辍5诙�辏�蠊酶敢�舸荷�谒�腋苫睢4荷�镅孕痪�耍�担骸安唬�乙�潦椤!�
10 孤儿并不孤
父母双亡后,春生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但在这充满友爱的新社会,春生这个孤儿并不孤。
村长到政府给春生领来了救济金,让春生继续在小学读书;邻居帮助春生收割小麦,村上互助组帮助春生家犁田、插秧;乡人民政府的琚乡长经常关心春生的生活和学习。这更激励了春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邻居的帮助下,春生利用每天早、晚和星期天的时间学着对一亩田的水稻进行田间管理:施肥、灌水、耘田样样自己学着干,终于在暑期里有了收获,共收了二百来斤稻谷,下半年的口粮就没有问题了。到了九月初开学那天,春生高高兴兴地挑着三十多斤大米去乡中心小学报到。学校了解了春生的具体情况后,予以学杂费全免。校长和老师对春生的学习和生活很关心,孙桂兰老师和叶友芬老师还将自己的衣服送给春生穿。到了冬天,学校的胡振辉校长见春生衣服单薄,将自己崭新的卫生衫送到春生手中。班主任徐步青老师还给春生理发钱,在寒冬最寒冷的日子里,他见春生被子薄,让春生和他一起睡。第一个学期结束后,还让春生到他家过年。学校住校生在学校里蒸饭,吃的菜从自己家中带来的,同村的表姐有时炒点咸菜让春生带到学校吃,但老是去表姐家拿也不好意思,更何况她的公爹还管得挺严的呢?春生就干脆吃白饭,比起旧社会吃糠咽菜好多了。好几个老师见春生没有菜吃,就常常省一些给春生吃,炊事员老沈给老师们盛菜时也常常留一点给春生吃,使春生从心里十分感激他们。
由于没有钱买鞋,平时春生总是赤着双脚上学。为了晚上能有鞋穿,春生化了八分钱买了一双莆鞋,那是用蓆草做成的鞋。
春生读小学的时候,正是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时期,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鼓励学校里的少先队员给志愿军叔叔写信,学生们非常高兴,情绪十分高涨,有好几个人很快将写好的信交给了大队部。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学生们真的收到了志愿军叔叔从朝鲜前线寄来的信。和春生通信的是一位姓王的志愿军叔叔,也是浙江人。他读了春生的信,知道春生的家境后,他在信中把春生当作自己的小弟弟,给春生讲前线的情况,鼓励春生要努力学习;春生把他当作大哥哥,告诉他学校和自己学习的情形,鼓励他勇敢杀敌争取立功。他们俩互相通信,一直到小学毕业。通过通信,他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村长(后来是农业社主任)张银根大叔,他对春生尤其关心。当他得知春生在学校没有菜吃时,就把乡里发下来的救济金送到学校,让春生吃公菜,并给春生买来了崭新的被面;为了使春生读书无后顾之忧,他又将春生的户粮关系迁到乡中心小学。
老师和村长的关心爱护,志愿军大哥哥的鼓励,使春生学习上进步较快,原来在村小时数学成绩比较差一点,现在每次小测验和期末考试,数学的成绩一直保持在100分,第一学期大家还选春生当了班长。
1 新生的二中
小学毕业后,春生和其他9名同学一起被保送到县第二中学读书。
这所初中刚刚由私立中学改为公办学校,全校一共只有六个班,新生只招收两个班,春生被编入一(甲)班就读。学校的校长是由县委的副政委兼任的,学校里也没有副校长,由一位姓钱的教导主任管理日常的工作,大约是过了半个学期,上级才派来了一位副校长。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设备比较齐全,师资配备较强。学校有专管共青团工作的专干;有校医务室,配有专职校医;有藏书较多的图书室,配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还有一大批骨干教师。另外还有教师食堂、学生食堂,学校老师把住校的学生每8人编成一桌,吃饭时每桌一钵菜,由就餐的8 人轮流分菜。当时每月的伙食费大概是6元多,而伙食相当不错,每星期能吃上一次猪肉。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来这所学校读书。学生中还有许多来自外县市的。
一(甲)班的教室就在学校大门口的左面,春生个头比较小,因此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前排靠讲桌的旁边。
教春生文学的姜老师,也是他们的班主任。他高高的个子,瘦瘦的,外穿西装,内衬马甲,留着分头,完全是一副学者的气派。他读过大学,很有学问,他的字写得特别好,无论是粉笔字还是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