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页)
把这些不合格的火器全部回收,让人送到刘为民的炼钢厂去了。
好在缴获的武器装备够多,收了这些火器,军中倒不至于有人空手训练。
大强度的体能训练让长期营养不良的基层官兵们有些吃不消,无奈之下罗剑只得减少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增加了一些军阵之类的合训合练。
这段时间朝廷的粮饷补充倒是充足。以前四镇四五十万庞大的兵员对粮饷的需求让南明朝廷不堪重负,如今长江以北,朝廷只需供应十来万人马的粮饷,压力减轻了不少,在罗剑的要求下,扬州五个师部队的饷银倒是足额发放了。
一文不少的饷银让士卒们即使疲惫不堪但训练热情却是不减,惟恐训练跟不上被军中淘汰。
每天都有来投军的读书人,尽管对五万人的部队仍是杯水车薪,但罗剑觉得这是个好势头。
让何刚把这些读书人集中起来进行了五天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这帮读书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教员”。
这些教员到了部队不仅要教士卒们学习文化,还得给他们讲爱国爱民的道理。
王秀楚带着刘良佐部的半数人马到天长县停了下来,罗剑让刘肇基带着他的一团前去帮助精简整编。
不几天报到罗剑这儿的结果是,二万多人马只有四五千人堪能一用,其他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纯粹就是凑数的。
据李成栋讲,以前的高杰部跟这个情况也差不太多,后来只是因为一直被清兵追击,老弱病残都被拖没了,剩下的都是些青壮。
黄得功部的情况最好,但整编时也只留下了大约一半人马。
这让罗剑也明白了为什么江北四镇四五十万人马,遇上清兵根本不堪一击,其实真正能参加战斗的士兵估计只有五分之一,这些大都是将领们的亲兵。这也是当初左良玉部号称四五十万人马向南京进军,结果几天就被黄得功部击败的原因。
安顿这一万多人的老弱病残确实花了史可法不少功夫,好在清兵退后无主田地很多,大多数人被就地安置,史可法亲自在天长呆了五六天才把这一万多人安顿好了。
刘肇基对刘良佐部军纪差早有耳闻,没想到部队精简整编后没两天,就发生了士兵成群结队出去抢劫的事情,把刘肇基气得七窍生烟,直到营中的旗杆上挂了五名低级将领、三十多名士卒的脑袋才把这股邪风给压了下去。
罗剑本来想让这些人马驻守天长,后来与刘肇基商量后,觉得这些人马实在无法单独成军,干脆把他们打散分到各师去了。
这件事对罗剑冲击很大,以前总想着不停地扩充队伍,现在看来如果把这五万人马确实练成精兵,足以应付一段时间的局面了。
跑回扬州跟史可法谈了很久,两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近期内不再扩军,而是集中精力训练和保障这五万人马,以后等形势有了大的变化再做其他考虑。
工匠营(将作营)被罗剑调到了瓜州,刘为民的炼钢厂就建在那里。
训练慢慢进入正轨,罗剑终于有时间到瓜州去看看了。
第七十八章 瓜州炼钢厂
瓜州运河上一艘四百料的大明水师楼船正从扬州驶向瓜州,此时的瓜州运河仍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
这艘战船隶属庐州军水师,到扬州是为了给黄得功部的三个师运送给养,如今正返回庐州。
罗剑和史可法站在船头,两岸森森的树木极是赏心悦目,运河上往来的船只骆驿不绝,见到水师船也只是略作避让。
罗剑认真观察着这些船只,见其中商船占了绝大多数,也有一两艘富豪人家的楼船夹杂其中,看其装扮却是奢华之极。
扬州到瓜州只有二十几里的路程,按理说骑马过来要快得多,大部分护卫都在岸上骑着马赶往瓜州。
是罗剑要求坐船到瓜州的。江淮一带水网纵横,扬州又是背靠长江,罗剑觉得有必要对大明的水师进入一些了解,这才拉着史可法一起搭乘庐州水师的船只到瓜州。
等在船上向史可法咨询之后,罗剑才知道大明的水师力量着实不弱。南京附近就有镇江总兵郑鸿逵的三万多人、一千多艘各种战船,南京亦有勋贵刘孔昭率领的两万人左右的水师。远在福建的郑芝龙部水师力量就更大了,其战船也有上千艘,其战船却比内陆水师的要大得多,均为海上航行的海船。
这些水师力量如能统一整合,则阿济格想顺江而下,当可一战,只是这水师均为朝廷所辖,淮扬大都督并无指挥之权,这让罗剑有了兴建造船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