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中得到启示而加以演变来的。例如:
(1)《红楼梦》第5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听了新填的十二支仙曲。在曹寅《楝亭诗钞》中的《墨兰歌》有“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纳兰词”句;《江村杂咏》中有“鸿蒙横眼前”句;《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诗中又有“鸿蒙绿气净絪緼”句。曹雪芹写“太虚幻境”、“开辟鸿蒙”诸语,会不会从他祖父的诗文集中得到一点启发呢?这是可能的。
(2)《红楼梦》第18回写元妃省亲时,曾命小妹妹们为大观园题匾额,探春题的是“文采风流”。《楝亭诗集》中的《题楝亭夜话图》一诗中有“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探春所题正是与元春“相逢”之时,借此而抒自己“怀抱”。以雪芹之才智,会不会取祖父诗中的词意而写于小说呢?这也是可能的。
(3)《红楼梦》中写了“天香楼”、“稻香村”、“栊翠庵”,而《楝亭诗集》中的《送杨公汉归浮槎》第二首有句云:“稻香楼近枣香村”,《楝亭诗集》中又有“苍翠庵看梅”一诗,雪芹常改古诗一二字入小说,他会不会也将祖父的诗改一二字,如“稻香楼”改为“天香楼”,“枣香村”有拼成“稻香村”呢?至于“苍翠庵看梅”,只需改一字即可变为“栊翠庵”,而“看梅”更可与贾宝玉向栊翠庵里那位“槛外人”乞梅的故事联系起来看了。
。 想看书来
为伊消得人憔悴(11)
(4)《红楼梦》第27回写黛玉葬花,第70回又有黛玉重建桃花社的故事。这不禁使人想起《楝亭诗钞》卷三中的《题柳村墨杏花》诗来。诗云:“勾吴春色自�苴,多少清霜点鬓华。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诗中“春色”点明时间,“女郎”句又说明其性别,真可为黛玉葬花、重建桃花社作注了!
(5)《红楼梦》第78回有宝玉撰《姽婳词》的情节,真是无巧不成书,在《楝亭诗钞》中也查到了这“娩姬”二字。《使院种竹》诗中有句云:“流光上琅开,姽婳如刺绣。”由此看来,曹雪芹给贾宝玉安排写“姽婳将军词”可能还与他的祖父曹寅对“姽婳”的热爱有点关系呢!
(6)《红楼梦》第17回贾政游大观园经过稻香村时,流露出向往农村风光,大有归农之意。如果将曹寅所写的《东皋草堂记》的文字同贾政的归农思想合在一起,那又是多么的一致!宦海浮沉,风波之惧,产生这种思想恐怕不止是曹寅,贾政所代表的也不止曹寅一人而已。
当然,上述所引词句在前人的诗文中也可以找到出处,况且雪芹又是博览群书的人,说雪芹用的这些词都是采自祖父诗文中的成句,那未免有点太坐实。笔者之意在于说明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可能受到他祖父诗文的影响。一隅之见,聊备一说耳。
1979年1月2日
画石诗化楝亭诗
——《楝亭诗钞》与《自题画石诗》
自从《自题画石诗》作为曹雪芹的佚诗公诸于世以来,红学研究中颇有一些争议。不少同志认为此诗可能是伪造,托名于曹雪芹。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诗作,并为得见雪芹的一首完整“佚诗”而高兴。最近读到《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发表的思藻的《(自题画石诗)探源》一文,觉得很有说服力,说明“这首诗,决不是曹雪芹写的。”
思藻在《探源》一文中指出,“佚诗”首句“爱此一拳石”,“这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一句诗:‘爱此一片石’见《楝亭诗钞》开卷第一首《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仅仅换了一个字。”以笔者所见,不仅“爱此一拳石”是改曹寅诗句而得,恐怕诗中还有几句也是从曹寅《楝亭诗钞》中“化”来的。如曹寅诗中有《江村杂咏》一首,全诗是:“太古云世界,大地兜罗绵。虚白结遥想,鸿蒙横眼前。杖藜破漾颢,一笑凌华巅。”(卷五)在《廊前手植玉兰盛开,同人讌赏无诗自题一首》(卷四)和《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卷六)两首诗中,都有“顽仙”句。前诗原句是“自署顽仙守阆风”,后诗原句是“不许顽仙茹五荤。”恰巧在《自题画石诗》中有“溯源应太古”和“潇洒作顽仙”两句,这是纯粹的“偶合”吗?如果孤立起来看“太古”、“顽仙”四个字,说是偶合也未为不可,但如果同“爱此一片石”到“爱此一拳石”的改换一字的做法联系起来看,笔者倒以为“佚诗”作者对《红楼梦》作者家世、喜好是颇为熟悉的,所以作出来的诗真有点“像”出自曹雪芹的手笔。
石头不仅为曹雪芹所爱,所叹,在《楝亭集》中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