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第1/4 页)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真德秀撰。德秀有《四书集编》,已著录。是书因《大学》之义而推衍之。
首曰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以四大纲,曰格物致知,曰正心诚意,曰修身,曰齐家,各系以目。格物致知之目四,曰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正心诚意之目二,曰崇敬畏,戒逸欲;修身之目二,曰谨言行,正威仪;齐家之目四,曰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中惟修身一门无子目,其馀分子目四十有四,皆徵引经训,参证史事,旁采先儒之论,以明法戒,而各以己意发明之。大旨在於正君心,肃宫闱,抑权倖。盖理宗虽浮慕道学之名,而内实多欲,权臣外戚,交煽为奸,卒之元气凋弊,阅五十馀年而宋以亡。德秀此书,成於绍定二年,而进於端平元年。皆阴切时事以立言,先去其有妨於治平者以为治平之基,故《大学》八条目仅举其六。然自古帝王正本澄源之道,实亦不外於此。若夫宰驭百职,综理万端,常变经权,因机而应,利弊情伪,随事而求。其理虽相贯通,而为之有节次,行之有实际,非空谈心性即可坐而致者。故邱濬又续补其阙也。
△《读书记》·六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真德秀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谓《西山读书记》有甲、乙、丙、丁,甲言性理,中述治道,末言出处。大抵本经史格言,而述以己意。今但有甲三十七卷,丁二卷,乙、丙未见,故载於《文献通考》者仅三十九卷。今世所传明时旧刊本,甲、丁二记卷数与《书录解题》合,中多乙记二十二卷。前有开庆元年德秀门人汤汉序,称《读书记》惟甲、乙、丁为成书。甲、丁二记先刊行。乙记上即《大学衍义》,久进於朝,其下未及缮写而德秀没。汉从其子仁夫钞得,厘为二十二卷,而刊之福州。据此,则丙记原书本阙,乙记为汤汉所续刊。振孙惟见初行之本,故止於甲、丁二记也。甲记自论天命之性至论鬼神,各分标目。前有纲目一篇,具详论次先后之旨。乙记载虞、夏以来名臣贤相事业,略仿编年之体。前亦有纲目一篇,谓讫於五闰,而书中至唐李德裕而止,盖撰次末完者。丁记上卷皆论出处大义,下卷分处贫贱、处患难、处生死、安义命、审重轻诸目,与上卷互相发明。德秀《大学衍义》羽翼圣经,此书又分类铨录,自身心性命,天地五行,以及先儒授受源流,无不胪晰。名言绪论,徵引极多,皆有裨於研究。
至於致治之法,《衍义》所未及,详者,则於乙记中备著其事。古今兴衰治忽之故,亦犁然可睹。在宋儒诸书之中,可谓有实际者矣。
△《心经》·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真德秀撰。是编集圣贤论心格言,而以诸家议论为之注。末附四言赞一首。
端平元年,颜若愚鋟於泉州府学,有跋一首,称其筑室粤山之下,虽晏息之地,常如君父之临其前。淳祐二年,大庾令赵时棣又以此书与政经合刻。前有德秀门人王迈序云,《心经》一书行於世,至彻禁中。端平乙未,公薨后两月,从臣洪公咨夔在经筵,上出公《心经》曰:真某此书,朕乙夜览而嘉之,卿宜为之序。
其见重也如此。《文献通考》作《心经法语》,与《书录解题》相合,盖一书而二名耳。明程敏政尝为作注,而疑其中有引及真《西山读书记》者,非德秀之原文。殆后人又有所附益,非旧本也。
△《政经》·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真德秀撰。采典籍中论政之言列於前,而以行政之迹列於后,题曰传以别之,末附当时近事六条,谓之附录。其后载德秀帅长沙咨呈,及知泉州军事时劝论文,帅长沙时劝民间置义仓文,帅福州晓谕文诸篇,盖后人所益,如《心经》之引《读书记》耳。德秀虽自命大儒,断不敢以己之条教题曰经也。按《宋史·道学传》,德秀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以廉仁公勤四字厉僚属。复立惠民仓,置社仓。其知福州,戒所部无滥刑横敛,无徇私黩货。盖德秀立朝日浅,其政绩多在居外任时,故留心民瘼,著为此编。其门人王迈序,谓先生再守温陵日,著政经。考德秀再守泉州在理宗绍定五年,盖晚年之作。迈又言赵时棣为法曹,朝夕相与,遂得此经。实在四方门人之先,而四方门人亦未必尽见之。《书录解题》载《心经》而不及此书,岂《心经》行世早,而此书晚出欤?抑或德秀名重,好事者依托之也。真伪既不可诘,而其言能不悖於儒者,故姑与《心经》并存焉。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项安世撰。安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