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3/4 页)
,竟以故纸置之可矣。
△《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永乐大典本)
一名《水利文集》,元任仁发撰。仁发,松江人。仕至都水少监。明梁惟枢《内阁书目》云:“大德间,都水少监任仁发,以吴松江故道陻塞,震泽汎滥,为浙西害,乃上疏条利病疏导之法,凡十卷。”前有仁发自序,又有许约、赵某二跋。末附宋郏亶及其子侨《水利议》。约跋称“岁甲辰,中书以其议上闻,命中书省平章政事董是役。由是震泽无壅,与三江之势接,复朝於海”。赵某跋称,“是录所载,其要有三:一曰浚江河以泄水,二曰筑堤岸以障水,三曰置插窦以限水”云。
△《海道经》·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书中“扬子江”一条,自称其名曰璚,其姓则不可考。
前有明嘉靖中应良序,疑为元初人所撰,而后人增修之。今观书末附朱晞颜《鲸背吟》三十三首,晞颜为元人,则此书亦出元人可知矣。其书言海路要害,及占风雨潮汛诸事,大抵皆为海运而作。其后歌诀,与今人所说亦同。然未免失之於太简。
△《海道经》·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海运道里之数,自南京历刘家港开洋,抵直沽,及闽浙来往海道。凡《舟定》泊远近、险恶宜避之地,皆详志之。又有《占天》、《占云》、《占风》、《占月》、《占虹》、《占雾》、《占电》、《占海》、《占潮》各门。盖航海以风色为主,故备列其占候之术。疑舟师习海事者所录。词虽不文,而语颇可据。考海运惟元代有之,则亦元人书也。后有《海道指南图》,乃龙江至直沽针路。嘉靖中袁褧以二本参校,刻入所编《金声玉振集》,复录元延祐间海道都漕运万户府《海运则例图》、至正间周伯琦《供祀记》二碑,附於其末。
△《治河总考》·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车玺撰。玺,宛平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是编考历代治河之事,以时代先后为次。始周定王,终明嘉靖十七年。又以《禹贡》、《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元史·河源附录》、宋濂《治河议》、《河南总志》诸条列后。其标题又称山东兖州府同知陈铭续编。前后无序跋,不知孰为玺之原书,孰为铭之所补。体例参差,刊刻拙陋,盖当时书帕本也。
△《漕河图志》·三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先是,成化间三原王恕作《漕河通志》十四卷。弘治九年琼以工部郎中管理河道,乃因恕之书而增损之。首载《漕河图》,次记河之脉络源委,及古今变迁,修治经费,以逮奏议碑记,罔不具悉。
《明史》本传称琼出治漕河三年,胪其事为志。继任者案稽之,不爽毫发。由是以敏练称,盖其书之切於实用如此。惜原本八卷,此本止存三卷,非完帙矣。
△《问水集》·五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刘天和撰。天和有《仲志》,已著录。嘉靖初,黄河南徙,天和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乃疏汴河,自朱仙镇至沛县飞云桥。又疏山东七十二泉,自凫、尼诸山达南旺河。役夫二万,不三月讫工,诏加工部侍郎。此书盖据其案视所至形势利害,及处置事宜,详述之以示后人。一卷末有《治河本末》一篇,为工部都水郎中郾城杨旦所作,以纪天和之绩。后四卷则皆其前后奏议之文也。
△《通惠河志》·二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吴仲撰。仲字亚甫,武进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处州府知府。通惠河即元郭守敬所开通州运河,明初湮废,粮皆由陆以运,费重民劳。仲以御史巡按直隶,疏请重浚。不数月工成,遂至今为永利。其事详见《明史》。后仲外调处州时,恐久而其法浸弛,故於舟中撰此书奏进,得旨刊行。上卷载闸坝建置开浚事宜,而冠以源委图说,中卷及附录皆诸司奏疏,下卷皆碑记诗章也。
△《三吴水利论》·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伍馀福撰。馀福有《陕西志》,已著录,是书凡分八篇。一论五堰,二论九阳江,三论夹苎干,四论荆溪,五论百渎,六论七十三溇,七论长桥百洞,八论震泽。皆吴中水利要害,大旨本宋单锷所论,而推广之。
△《新河初议》·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明正德间,河决徐沛,运道淤塞,特起盛应期往治之。应期建议,於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