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页)
香辣菌,又估算一下作料跟盐折合多少钱。这做香辣菌的材料成本可就出来了。”
玩笑的叮嘱她们不能偷吃后,自是去叫来爷爷他们来称重,并看香辣菌的成品,结果大哥那边货也已经过完称。所以我们一行人,先往仓库里去。
外公他们两家拉回来了五车的几种菌,称重却2000斤都不到,比我初估计的量少了很多。后来转而一想,这菌子如无外界因素影响,它本身所含水份倒真是不高,所以也难怪虽然装着5车菌,却只有这重量了。好在把收菌的价格也没定低。
两家人使着牲口又是拉车,又是驮货的,三架车和三匹骡子硬是整回了五车的货,靠这批菌子,毛利倒也挣了7000多文钱。只是听大哥说,这菌子明显被外公他们清理过一次的,只不知道这在路上压坏损失了多少。
随后,一大家子又去厨房称了香辣菌的重量,和余油的重量。
20斤鲜菌制得了包含着菌、少量油、几种作料的成品共8。5斤。
熬菌的10斤油,铲起了7。5斤能下次又用。菜油,在这也叫素油,则是20文一斤,比在这叫荤油的猪板油便宜了很多。
10斤鲜菌基本能制3斤成品菌,而制这香辣菌的几种野菌成本初定是3文一斤。
如果光算油与菌子成本,那一斤成品的成本13文不到。而加上作料钱,也不会超过14文。
称完这菌又算好账后,已经是近三点钟。因此大家也没讲究,直接就在大厨房一旁的屋里吃上了这顿中午偏晚、晚饭又偏早的饭。
我们边吃着鲜野菌炖老母鸡、尝着这大家都赞不绝口的香辣菌,还慎重的把这收菌的事,都细细的落实好了,才是又各自去忙活起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意走上正轨
外公他们当天吃过饭就回了家,二十九就开始收起了菌子。两家人虽然起早贪黑的很是辛苦,但把菌子都用竹筐装了垒装在车上,一方面是菌子不会再被压碎,别一方面也增加了运送的量,所以七辆车三天能拉回两趟菌子,而每次能运回各种菌子近4000斤。一次至少也能挣上近万文。
我那外祖先邹家,一家老小都被我按照原计划,给分在他家住的西内院里做盐菌。而奶奶也去给他们当那技术指导去了,而我,只是每天一早跑过去偷偷换上几个大缸里的水。
而家里这边,老爹到集市的粮油铺子拉回来五百斤的菜籽油后,老娘和大伯娘两人就一直跟着我在家里原仓库房内做那香辣菌。家里原来腌脆柿的大坛子,也在这时派上了用场,被先拿来装那做成的香辣菌。
爷爷听了我后来的提议,又去镇口汤老板的坛罐场买回了仅有的几十个5斤、20斤的坛子,他最后连着50斤的坛子都各又订了100只。价钱也相应的是3文、9文、14文一个。
因为是油炸菌,有菌又有油,所以重量也只相应的能装4斤、16斤、40斤。每次基本不用称量,装到坛子的小颈处时,重量基本没有出入。
香辣菌装进坛子后,面上都是一层薄薄的油。大哥和浩清哥把那坛口用油皮纸包着软木塞子一塞,再盖上坛盖钵,然后他们又在本是装水的坛舷里敷上混合着石灰的稀泥,这就大功告成了。
没开封时,保鲜上一年两年的都不是问题。启封后三五个月内吃完,也不会变味。
一家人就这么忙活着,堂伯一家在选了七月初二搬到了他们的新家后,转眼间就到了七月初四。
如此一阵的忙活安排,除了香辣菌依然在仓库房里制。粉条都已经搬进了新建成的粉条作坊里制,过几天酿葡萄酒时,也可以在葡萄酒作坊里酿了,如今手头上这些生意。也算是走上了正轨。
我一大早到西内院换了装满的几缸水后,直接自告奋勇的赶了装着2000斤粉条的骡车去送货,并顺便捎带上了三个要上学的表兄弟。
因为新装修的铺子还没干透,得再等到初六,跟着堂伯他们同时在那边开张,所以还是直接去了原山货铺子的后院。
虽然原来的后门已经封了,但熟客们只要跟张、黄两家一打听,就能知道原因,也就直接会到后院买卖货,我家这生意倒是没受什么影响。
我们四个孩子一路笑闹。到八点多钟就赶到了镇口,把三个孩子放下后,我直接赶着车往铺子去。到铺子里时,已经有两三个货商在后院里选货了。
张晓晨看到进院门,往我后方打量一下。笑道:“小姐怎么自己来了,这是拉的粉条?”
这用麻将装着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