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3/4 页)
小姑见我这明显吓得打了个颤的小样子,笑得更乐呵的道:“谁说的啊,我听你小姑父说,二十多年前,咱们这边的贸易可是更繁华的,那蕃邦的人来得可多了,只是。。。”
说到这时,见我和另外五个男孩子都认真的立了耳听,她左右看看后,用只有我们这几人才听得到的声音,小声的道:“后来朝廷与吴王开了战后,有近十年倒是没再让蕃邦进来买卖,但后来咱们这头时常闹灾,官府又允许那些蕃邦的人运粮食等货物进来卖了,然后也允许他们买了货带回去。只是听说这进出不光有时间的规定,而且还要有那什么腰牌和通关文书为证才行,说什么不能只买不卖的。”
说到这,又四下打量了一下,见四下无人注意,才是又轻声道:“咱们这边的货商,也是允许去蕃邦卖货然后买粮食回来的。不管是咱们的人还是蕃邦来的,听说不光进出都要交上两次的关卡税,那进出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 ;每月逢五、逢十开放,夜里则要锁截住。而且那买卖的物品有规定,马牛、刀枪、粮食、铁货、铜钱、绸缎、丝棉这些不能运出去,只能运回来。嘿嘿。”说完却是笑了起来。
听到小姑悄声细说的这些,我有些是早在300多年后就知道了的,只是如今竟然如此大范围的通商了,我倒真是很吃惊。
听到哥哥们也悄声开始嘀咕,而小姑连连叮嘱着大家这些话不能乱讲时,我已经是边本能的点头应和着,边就陷入了神游之中。
这个震惊实在——太大了。难道西南真的没不闭关?
这些,真的不是光从历史资料里,那些支言片语的描述所能概述完整的。
此时心里的激动澎湃之情,真的是无法言表,第一次为自己的重生而庆幸。
此时,真的迫切想要进一步去探寻,300多年后的史书都没记录清的真相——是哪般模样。
ps:
亲们,今天的第三更来了。请向娃娃扔张票票来加油吧。呵呵。么么哒。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向丽江进发
在一阵阵的震惊和打算中,不知不觉就把这永北厅古城给逛了大半。
其实说除了主街是四条分街并不准确。
因为那主街左右是各相对的四条街,就如同“丰”字多了一横。准确一点,也可以说是八条分街。
虽然时不时有些走神,但逛了一圈后,我还是总结出,这是一个如同现代时大型的批发市场一样的小城。
只是这里批发的,不是单一的某一类商品,而是包括粮油在内,所有吃、穿、用商品的集中批发地。
而且大多统一分布同种类的分街上,于是被这里的人把街名也称为粮物街、布行街、玉器街、杂货街、食街。
就是连挂有刀、剑、弓箭等五花八门武器的铺子,我也是在杂货街上看到那么两家。但听说,这两家都是在官府里登记在册的,而且只能进口,而不会出口。说白了,在清朝,这里所有清朝人民能合法持有武器。
兄妹几个手里各拿着糖葫芦一路边逛边说笑,但眼到就要到其中的一条很是繁华的分街口时,小姑却是脸色一变,把我领着远远的绕开了。
虽说我这人有时真是迟钝到死,可当过现代人,又看着古装剧的我从小姑和几个哥哥的神情,已经知道了那半条街就是不时听三两成群的路人提到的“醉红”街,而且一定就是——花街。
小姑牵着我走得非快的走进了“醉红”街对着的另半条分街,这是早前路过的玉器街。
本以为真只是卖玉器的,因为云南这边的玉多,我是早已知道,但从街口左右两边大大的玉石铺子间的口子逛进去后,才看到是明显小不少的一间间铺子中,有些是玉器但有些却是金银首饰。
这时已经是九点多钟的样子了,可这条街上也还是非常的热闹。
“小姑,这里晚上都不关铺子的吗?”我有些好奇的看着小姑。
“呵呵。要关的,过了亥时(21~23点)在子时前就会关门,现在早前我们逛的那些卖粮和杂货的,怕是都已经关上了。只是那食街和。和一两条街上的一些铺子会一直开着。”小姑说完时,有些尴尬。
看她那样子,我心中暗笑这时代的保守,但却也不问那一两条街是什么街,直接就由她牵着进了一家只有一个门面的小首饰铺子。
这铺子确实够小,铺中除了摆着一点的金饰和多些的玉饰外,也多是银饰。而且是些多民族特色的银饰。除了这些外,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民族特色的服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