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页)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下面的小字写着,某年月日过颖州,百姓被官府逼交五年以后的赋税,索性造反……
又翻一页,大标题是:
官逼民反,江山动摇。
显然年轻的郭宁莲受到了强烈震撼,她神色凝重地往下翻,越翻越令她敬重,后来合上那本子,仰头沉思起来。
母亲走了进来:“你这丫头在这儿发什么呆呀?”
女儿说:“你吓了我一跳。”
见她手里拿着个本子在看,母亲问她谁抄的?什么书?
女儿说是那个和尚的。
夫人露出不屑神气,一个胸无点墨、粗俗无比的和尚,能写个什么来?
这时父亲进来,问:“你们干什么呢?”他走过去,从墙上取下一把剑,原来如净和尚要演习剑法,他是替和尚来拿剑。
女儿指指厚厚的本子问父亲,他写的这些东西,父亲可曾看过?
“这是什么?”郭山甫凑过来,女儿让他先看看这大字的题目。
郭山甫看了几眼便忘掉送剑的事了,坐下来从头翻阅。看了一会儿,抬起头来,拍着本子道:“我说什么来着?他不是凡夫俗子!”
夫人说:“写了些什么呀,值得你们父女俩都给他叫好?”
女儿说,他走了很多地方,颖州、光州、固州,所到之处,他考察民情、民风、民怨,全记录下来了。她母亲不明白记这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
《朱元璋》第五章(2)
郭山甫说,他通过一路寻访,断言元朝这艘船已经烂了底、破了帮,四处漏水,就快沉了。他对黄岩人方国珍起事、颖州白莲教刘福通、韩山童造反,都一一写明了起义原因和可能预见的结局。郭山甫佩服他很有心计,没有大志的人记这些干什么?
女儿也说:“他看好的是这个自称是大宋皇帝后裔的韩山童。百姓反元,认为是蒙古人入侵中原,举宋旗易于收买人心。”
夫人说女儿:“你也帮你爹胡说。你爹要把你许配给这个丑和尚呢,这么说你一定乐意了?”
由于来得突兀,郭宁莲怔了一下,咯咯乐了,她根本不信,埋怨母亲:“你说些什么呀?”
郭山甫说:“假如为父真有这个意思,你愿不愿意呢?”
郭宁莲说了句:“我不嫁人。”红着脸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