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袁世凯刚走进自己的营务处,就听门外有人喊了一声:“报告。”袁世凯起身打开门,原来是来送电报的勤务兵。他接过电报一看,只见上面写到:
令:吴长庆接到电报后即整军开赴蓬莱,吴本人速赴天津,到直隶总督府听命。
代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张树声
袁世凯看罢电报,对来送信的勤务兵道:“你赶快去将此事告知张先生,并让他赶紧到吴大帅那报到。”说罢赶紧快步朝吴长庆的办公室走去。
进屋将电报递与吴长庆,吴长庆看罢对袁世凯道:“慰亭,你觉得朝廷是什么意思?”
袁世凯此时一脸兴奋地道:“依我看此去必为应付朝鲜之事。大清如此多提督却选中义父,可见朝廷信任有加。这次是绝好机会,只要办好这件差使,义父必能更进一步。”
吴长庆摇摇头道:“现在扯这些都他妈的是虚的,再说更进一步能怎么样,也不过换个总督当当,那群满洲老爷还能让我们汉人掌了权?看看曾文正就知道了。”这些日子袁世凯每日都随自己处理营务,发现袁世凯是个可造之才,不仅办什么事都极认真,而且处理问题常常能举一反三,拿出些好点子来。对人也和气,从不摆架子,亦能仗义疏财。更可喜的是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以自己是他的靠山自居。为此,吴府众多幕僚都多次夸奖袁世凯。这些事情,吴长庆都看在眼里,因此不禁也觉得脸上有光,十分高兴。前不久吴长庆便给袁世凯捐了个中书科中书,五品官职的虚衔。所以吴长庆才会和袁世凯说心里话。
“大帅高风亮节,不为权势所动,季直心中佩服。只是这朝廷的事还是要办的,军略非謇所长,謇就为大帅跑跑腿吧。”张謇这时笑着走了进来。
吴长庆道:“由季直打理粮草,可是大材小用了。我打算带你俩去天津领命,所以一会你俩便将手头的事交给铭盘打理。世凯去码头准备一下船,我收拾一下咱们即刻动身。”两人领命,出来分头而去。张謇去营务处做交接事宜,袁世凯则赶赴码头通知轮船准备起航去天津。
第十六章 出兵朝鲜
知道袁世凯随吴长庆来京城后,我很有见一见这个一代枭雄的欲望,不过最后还是打住了。现在我的样子还镇不住他,他就像一柄双刃剑,伤人又能伤己,只有把剑柄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我的年龄还握不住他,所以还是等我长大些再用他吧。
。。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37)
这次除了派吴长庆领军出征,我还打算派新军去锻炼一下,没有经过战火考验的部队哪怕训练得再好也称不上精锐。既然“壬午事变”还是像历史上一样发生了,追悔也没有用,怎么样变害为利才是最主要的。不过为了一场骚乱还不至于需要出动三镇新军,最后决定派聂士诚的淮军第一镇去,毕竟他和吴长庆都出身淮军,彼此熟悉。
这次出兵以吴长庆任主帅,总办朝鲜军务,他手下的兵马也改编为淮军第二镇。
傍晚,通州新军军营,操场上各种骆绎不绝口号声渐渐小了下去,军营恢复了安静。
而刘铭传、聂士诚、左宝贵三人此时正在营帐内就着几个小菜下酒。刘铭传和聂士诚都是淮军出身,而且都是安徽人,左宝贵则继承了回人一副豪爽性格,在剿捻军的时候,和刘、聂两人就熟了。
左宝贵这时撸了撸袖子,喳喳呼呼地道:“这每天跑步,啥时候是个头啊,就没见过像我们这么带兵的。我手下那帮小子跟我喳呼好几回了,那些洋教官也一个个绿着眼睛等着看我们好戏,闷死老子了。”
聂士诚瞪了左宝贵一眼:“喝了几杯酒又乱说话,皇上让我们练跑自有其深意,我这些日子在看皇上赐的那本洋人兵书,里面讲到战线之说,才对皇上之意略有所悟,若将一营兵力于运动中应对两线之敌人,则兵力不娰倍之。”如果我在这里一定会对聂士诚万分佩服,他几乎一言道破了毛主席“运动战”的精髓。
刘铭传这时也对左宝贵道:“你这些话也就在这里说说,要是出去让人听见了,就是皇上宽宏大量不放在心上,那些言官也饶不了你。”
左宝贵红着脸道:“我也就是闷得慌,在这发发脾气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跟洋人干上一场,就是卵死鸟朝天也值了。”
“想要打仗还不容易,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两天朝廷就有旨意到。”刘铭传神秘地一笑。
聂士诚看向刘铭传:“你是说朝廷会派我们去朝鲜?”
刘铭传笑了笑:“不是我们,而是我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