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旨了。”
“父王啊,让女儿嫁到偏远的吐蕃,此为皇上的国策,然女儿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女儿千万个不愿意。
可是呀,皇上金口玉言,不可抗拒。”
她说到这里,眼泪忽然又流了下来,抽泣道,“若皇上答应收回成命,别说失去一个什么文成公主的称号,就是将女儿贬为庶民,只要能与父王母亲在一起,女儿也心甘情愿。
然女儿这样想,皇上能答应吗?他断然不会答应。
何况,即使女儿不去,宗族中须有一女成行,若果真这样,父王今后能坦然面对族人吗?”
李道宗从女儿刚才说的一番话中,第一次发现她竟然有如此缜密的心智和率然的决断,其小小年龄尚且如此,假以时日,定为一非凡的女子。
李道宗此时心中又冒出燕儿为何不为男儿身的感叹,若如是,家中可谓后继有人。
他在这里胡思乱想,忽然又想起须到宫中向李世民谢恩,遂说道:“燕儿,时辰不早了,我们须到宫中谢恩。
我们父女见了皇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将此事扳过来。”
李锦燕左思右想,终然无法,遂起身入室补妆,准备进宫。
李世民在两仪殿接见李道宗父女二人。
此时,他正在殿中凝神书写自己的三篇得意之作。
其在临帖之际,潜心思考,根据自己的临帖经验,悟出习书心得。
一曰《笔法论》,行文一百零七字,阐述了写字用笔的方法;二曰《指发论》,行文三百余字,先阐###、神对写好字的重要性,最后论述执笔的方法;三曰《笔意论》,行文九十六字,论述书法的功力与风格。
李道宗父女二人入殿后向李世民行礼,李世民抬眼看到李锦燕生得如此美貌,心里无比震撼,心道那禄东赞果然有眼力,竟然将如此好女求走,心底里就泛起一丝异样。
李道宗此时口出谢恩之言。
李世民摇手道:“罢了,谢什么恩?唐蕃和亲,图的是国家大计,而非个人之福。
王昭君出塞,史家及文学之士叹为悲壮。
燕儿,你能理解朕的这番苦心,委屈接旨,已经不容易了。”
李道宗道:“皇上,燕儿毕竟太小,能否换成别人?”
李世民摇头道:“国家大事,岂能朝令夕改?道宗,非是朕心硬如铁,奈何朕已答应那吐蕃的禄东赞,又下圣旨知闻天下,朕再换人,别人会说朕言而无信。”
李世民语调柔和,不以皇权压人,显是由衷之言。
“皇上。”
一直默不作声的李锦燕忽然开口说话。
听到这委婉柔和的声音,李世民脸上浮出微笑来:“燕儿,朕封你为文成公主,从今以后,你即是朕的女儿,可称朕为父皇即可。”
“皇上,”李锦燕仍然不改口,问道,“昭君出塞,其时国家困顿。
我朝强盛如斯,为何继续用和亲之策?小女遍阅前史,又参当朝故事,知道要想使四夷宾服,非自身强盛不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禄东赞却婚请亲 李道宗河源送女(9)
用和亲之策示以亲切之意,仅限一时,若双方势力此起彼伏,往往将和亲抛在一边,苦了和亲去的女子。
陛下,我朝中有许多谏臣,像魏征、马周等人,他们难道不能向陛下举言吗?”
李道宗觉得女儿说的话过于直白,遂斥道:“燕儿,皇上面前,不得妄说。”
李世民却没有一丝怒意,他走到李锦燕面前,亲切地说道:“燕儿,让朕好好看看你。
想不到你容貌既美,还有如此见识,不愧为我李家之人。
你说得对,和亲之策起初是无奈之举,到了我朝,国势强大,似乎无须用和亲之策。
可是呀,隋末乱离,国内分崩离析,四夷虎视眈眈。
朕若以汉武帝之行,以武力迫四方亦能收到效果,然国内破败,此举大费钱粮,将使百姓更为疲惫。
为了国内休养生息,朕用许多策略安顿四夷,包括和亲,其实为上策。
燕儿,朕知道,你离乡背井到了异国,举目无亲,心里定然很苦。
然以你一人之苦换来普天下之百姓的安定,朕想还是值得的。”
李世民声音柔和,就像一位宽厚的父亲在耐心劝说自己心爱的女儿。
李锦燕此时回应了感激,说道:“陛下,小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