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页)
坦克就时常发生了问题,并最终因此而退出战斗。
除了部队自身的问题之外,后勤的补给也在严寒下遭遇了巨大的困境,在冰雪密布的别洛耶湖区战场上,靠机械轮子移动的运输车辆,甚至远远比不上以马匹为动力的补给队更具运输效果。可是畜力的运输量太小了,而且速度缓慢,根本满足不了前线作战的需求。
从这些方面来看,施特尔斯真得很羡慕那些粗鲁的俄罗斯人,他们似乎天生就适合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战斗,单单是士兵的抗寒能力,就明显要优于神圣的帝国士兵。除此之外,他们那些做工粗糙、行进间噪音大的出奇,而且浓烟蔽日的车辆、坦克,也都是最适合在这种严寒条件下作战的东西。别的不说,就单说自己坦克编队中的那四辆缴获自俄军之手的T…34坦克,这么长时间以来,就没有出现什么故障问题。施特尔斯不懂工程机械这些深层次的学问,所以他感到很迷惑,难道说越是做工粗糙、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就越是坚固耐用?
施特尔斯是个纯粹的军人,想不明白的事情,他不会去过多地考虑,对他来说,服从上级的命令才是最为首要的事情。
这一次从斯维里河前线战场折返回来,沿途急推猛进,他的部队都来不及做什么休整,而在刚刚通过沃尔霍夫大桥之后,他便接到了来自师部的命令:马上率领自己的部队,赶赴十月农场一带驻防,同时肩负起侦查这一地域苏军动向的任务。
尽管自己的部队相当疲乏,但是在一进入十月农场的防护阵地之后,施特尔斯还是执行了上级的命令,他调拨了部队下属的两个坦克连,向南方的通道进行搜索。他给两个搜索连队的任务是:在己方主阵地南部三公里一带地域警戒,一旦发现俄国人的动向立刻回报,同时,在未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同敌军交火,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就这样,两个最先同索科洛夫坦克部队交火的德军坦克连,在十月农场稍作停留之后,便驶离德军主阵地,摸索着朝通往南方的大道行进了。
在这两支德军坦克连队驶出的时候,索科洛夫的先头部队,已经行进到了距离十月农场外围地区不足四公里的地方。如果此时德军的飞机能够侦察到这一区域,那么他们就会发现,两个连队的德军坦克部队,就如同是一只弱小的狸猫,正小心翼翼的步向一头猛犸象的尖利獠牙。
不过就是这一只小狸猫,也给索科洛夫的坦克部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苏制坦克一个不大不小的弱点,就是行进间的目标过于明显,柴油机动力所引发的烟雾,足以被敌人在很远的查获,尤其当大规模的坦克部队推进时,这个弱点就暴露的更加明显。
正如索科洛夫在此战之后所作出的总结,如果不是这支德军侦查部队的存在,他此次突袭的战果将会更大,而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则会小很多。
第四十一章 沃尔霍夫坦克大战(5)
相对而行的两支坦克部队,在一处相比来说比较开阔的地域上遭遇了,道路两侧的丛林,在这个地方有一处微微的拐弯,而首先发现敌情的德军一方,他们能够看到丛林屏障后方,升腾而起的浓浓烟雾。
指挥这支德军坦克部队的是克伦上尉,当他站在炮塔上,透过手中的望远镜,看到远处那灰黑色的烟雾之后,第一个越入脑海中的想法,就是遭遇到俄国人的装甲部队了,而且看样子他们的数量还很庞大,至少不是自己的部队能都对付的。
之后,克伦上尉又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应对:撤退?这显示最保险的办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的就是这一战术。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如果自己现在一窝蜂的把部队撤回去,那后面的战斗将会变得很困难,不为别的,就因为此刻刚刚进入十月农场的坦克部队,还没有做好立刻投入战斗的准备,他们需要时间。因此,从负责任的角度出发,克伦上尉觉得自己应该在发回敌情通报的同时,在这一线组织一场狙击战,至少拖延一下俄国人的推进速度。
别看克伦上尉的军阶不高,但是意志力却很坚决,他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就立刻决定付诸实施,并着手布置临时的狙击阵地。
老实说,这一线的地形根本就不适合打一场坦克狙击战,一马平川的大道、密密实实的树林,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了坦克地灵活运动。在这种条件下,伏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双方只能面对面的硬碰。
不过即便如此,克伦上尉还是尽量的利用地形,为自己谋取哪怕是最后的一丝优势。为实现这个目的,克伦上尉把他上所掌握的部队分成两个队列,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