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砖瓦窑上,扣起了砖坯。扣280块砖坯挣十分,李玉政最多时一天可以扣800块,可以挣到三十多个工分。
可以说,不满十八岁的李玉政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成为队里年龄最小,工分挣得最多的社员,是他人生道路的颇为了不起的成功。
当然这样的成功也有着听来心酸的代价,为了能为人先,李玉政常常累得小腿肿得明晃晃的,后来腿不肿了,皮肉却因为泥水的长期浸泡紧紧地收缩在骨头上面,连手脚上的指甲也抽搐得变了形。
艰难的生活,甘苦相伴的少年时光,让李玉政懂得,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只要自己有顽强的毅力,有敢为人先的意识和信心,就能有收获。
1978年,村里选拔李玉政担任了民兵连长,这意味着李玉政已经成为全村人非常认可的能人。
八十年代的盗火者
1980年,李玉政看到村里的砖窑连年亏损,就思谋着要承包村里的砖窑。
可以说在当时连电视都看不上的年代,有这样的想法本身就很超前,一般人想都不敢想,而且在上党地区也是没有承包集体企业的先例。
古语云:为者常成。三十岁的李玉政确实是个“敢为者”,作为“上党承包第一人”,他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砖窑厂赢了利。
迈出了第一步,仿佛是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点了一盏灯,让自己更加清楚地看到前方的路。李玉政随后就建起了一个机砖厂,并让自己成为上党最早的万元户之一。
李玉政不仅有眼光,而且够执着、够努力。在1985年初冬,李玉政开了上党地区第一家皮衣厂。当皮衣厂发展到1992年时,效益已经非常好了。可即便如此,那年腊月,为了能把样品及时送到天津客户手里,李玉政只身骑着摩托车,在风雪连天夜,从山西开到天津。记得,当时到天津时,李玉政人都快冻在摩托车上了,半个多小时都没缓过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玉政 精诚所至成大业(2)
从历史的高度看,李玉政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尤其能在北方的农村,凭借敢闯敢干的劲头,开创风气之先,启迪民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形容李玉政,他就是一个盗火者,在蒙寐未化的年代里,他盗来了创业的火种,点燃了一条通向光明未来的燎原之路。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当中国的绝大部分第一代企业家因种种原因走向衰落之时,李玉政的创业之路却走得异常稳健。
从承包砖窑到建机砖厂,从开商店到创建汽修厂,李玉政一方面在日趋繁荣的市场经济中把握着商机,另一方面也在积蓄着能量,这能量既包括资本的积累,也包括自身创业智慧的不断历练。而这一切的闪光的经历更是离不开李玉政的执着与勤奋。
开疆拓土的实业之路
199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玉政,与浙江海宁良种厂共同投资215万元,在长治市郊区台上村一片摞荒多年、野草丛生的弃耕地上,长宁炼铁厂17M3的炼铁高炉破土动工了。
创业之难超过了想象,白天外出筹资金,跑银行,找朋友;晚上,召集工程监理人员和包工头开会,掌握工程进度,解决工程难题。记得那段时间,李玉政曾整整40天没进过家门。
好不容易建成高炉,试生产也是好事多磨。一次,渣水淤积在出渣口排不出来,眼看就要酿成毁坏炉体的危机。李玉政套上工作衣,抄起钢铲、抡起钢锤,就上了一线,冒着灼人的高温,开始清理出渣口的淤渣。他的头发、眉毛全烧焦了,衣服烤糊了,身上留下了多处烫伤,火红的渣水终于从渣口汩汩而出……
可以说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李玉政既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又敢于冲锋于第一线,拼着一股子劲,也要征服困难。这样的领导者可以让员工产生莫大的信心,对于一个起步阶段的企业,信心就是最大的生产力。
在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后,到1993年10月25日,一号炼铁高炉终于实现了顺产。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114万元;创利税万元。从此,也拉开长宁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序幕,李玉政也视冶金行业作为自己一展宏图的舞台。
从1994年到2000年,以长宁钢铁厂为龙头,相继延伸出长宁焦化厂、亨元化工厂、长宁铸造厂、长宁加油站、兴富运输公司、晋宁物资有限公司等7家实体企业。
可以说在六年的时间里,李玉政合纵连横,整合资源,创建了竞争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