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页)
经济和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正因为广州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刘永福决定亲自担任攻城作战的总指挥,来指挥这场攻城战役。根据情报显示,广州城内共有清军约45ooo人,大部分为绿营兵,人数约为35ooo人,还有一部分是香江巡防营的,人数约有5ooo人。其余的都是些团练和城中的巡防营之类的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但是绿营兵都是装备了新式的步枪,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广州城里还有相当数量的火炮部队,据情报显示,城内约有四个炮兵队标,装备了各种口径的火炮约8o门,但要也比较充足,这成了攻打广州城的最大障碍,也是刘永福最担心的。虽然,第五师和第六师的火炮数量和起来约有21o门左右,远远过了成立的守军,但是敌军炮兵阵地在城里,而且随时都可以转移,两师的炮兵很难把寻找到其阵地的具体位置,而且趁内人口比较密集,不可能向野战那样随意的开炮,万一打错了,很可能会引起城内百姓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都是刘永福等人所必须考虑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第五师和第六师两部加在一块的兵力也不过只有3oooo人左右,而且还有一个旅的兵力远在梅州驻守,这样算来攻打广州的兵力也只有25ooo左右,相对于广州城面积来说,这点兵力实在是少了点,即使是安南省的陆军战斗力再强悍也不可能保卫整个城市。鉴于这样的情况,刘永福决定将驻扎在海南省的一个守备师调来作为预备队使用,以解决暂时性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这是萧智等人在当初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被征调来的海南省的这个守备师编制为12ooo人,战斗力并不比正规的一线师差多少,因为它都是由已经退伍的老兵组成,军官也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或者是积功提拔上来老战士,除了武器装备差了点,这个幸运的守备师番号为安南省陆军守备军团第三师,它也是在整个北伐过程中,安南省唯一征调过的守备师,当然,在征调过后,这个守备师也被转变成了正规的安南省陆军部队,后来被改编成了安南省陆军独立师,在北伐中也利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最后也被萧智授予“英雄战地师”称号,在其后的许多战役中独立师都是战役的前锋部队。不过现在却没有人会知道这些,因为守备师在接到命令后就开始陆续的港口进了,准备登船驶往前线,跟随这个师出的还有紧急征调来的3ooo名预备役人员,这样这个师就完全的满编了,随后萧智也同意了刘永福的这唯一的一次征调守备部队报告,同时萧智将这支部队改称为安南省陆军独立师,此时的刘永福现在则忙着检查广州外的修筑的工事,各个攻城的部队也已准备就绪,只等着独立师一到就开始攻城。
南中国最大的一座城市即将迎来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也将迎来她的又一次新生,这是走向繁荣的第一步。
………【第四十六章:饮马长江畔(7)】………
现在的广州城外已经是工事纵横了,密密麻麻的战壕占据了所有能修筑工事的地方。清军的这个统帅也不是笨蛋,在环广州的地方修建了三道环形的防御工事群,几乎完全的扼守住了所有的战役关键点,这也是刘永福等人不得不重视的原因,从这些巧妙的布置上来说,清军的统帅绝对是个打仗的行家,可惜直到现在刘永福也没有得到关于这个人的任何情报,就如同萧智所说的那样:未知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安南省的军队就没有优势,要知道安南省陆军的火炮绝对是攻城战的利器,更何况现在的珠江之上已经是太平洋舰队的天下了,一旦攻城不利,江上的舰队可以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大口径舰炮的威力估计还没有多少人能抗的住。
随着天气逐渐的放晴,攻城战的序幕也逐渐的拉开。先开始的还是火炮的准备,2oo多门火炮对着清军的阵地开始了疯狂的炮击,整整一个小时的不间断炮击摧毁了清军布置在外围的三道环形防御圈,尤其是分布在南部的地区的工事,更是炮兵重点打击的对象,这里是安南省军队主要的突破方向,同时也是清军布防的重点。清朝时的广州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布局去很狭小,北部和东部都有珠江的阻隔,而且这两地还有不少的丘陵,清军只要守住这些丘陵高低,同时在沿江地区不知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很好的阻挡住安南省的攻击部队,如果安南省要在这两地的登陆的话,就必须和清军逐个的争夺这些高地,否则就要冒着暴漏后翼的危险向广州城进攻,至于西面就更不可能了,那里全不都是山地和丘陵,绕都绕不过去,更何况清军还在那里驻守了不少的部队,在那里进攻的话,先不说地方狭窄安南省的部队更本就展不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