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全员击毙(技术不错,就是眼力差劲,白练了)。
久保木大尉第十二联队1937.9.13轰炸石家庄守军时,右发中弹起火,工作断续,竟飞回南苑机场,为九三式发动机被损后飞回机场的唯一一例。事后,久保等到飞机前给“带伤工作”的发动机鞠躬(这么做发动机会不会折寿?)。
栗原大尉第十二联队1937.9.21轰炸太原战斗中遭到中国空军战斗机阻击,机枪射手慌乱中击毁自己飞机的左侧螺旋桨,迫降在机场附近,成功。(想起了《虎口脱险》)
涉谷少尉独三中队1937.9.22轰炸京汉线中国装甲列车,被车上高射炮击中,右发全毁,迫降河北省白东镇,成功,全员遭地方武装围攻乱刀砍死(又一个眼力不好的,还不如一下摔死痛快呢)。
浜田大尉独三中队1937.9.22同涉谷少尉,左发起火,迫降成功。
您看,如果没这个总需要迫降的毛病,它得不到这个外号,如果仅仅经常需要迫降但一降就机毁人亡,那也就谈不上“练习”了。这个外号很贴切。
就是这么一种破飞机还结实得可以呢,日本飞行员自然对雹子也能打趴下的新轰炸机有些不敬。
其实这种“雹子都能砸坏”的问题在意大利的装备里面,仅仅属于普遍现象而已,吃亏的不只是日本一家。中国方面也曾从意大利购买了大量CV…33战车,原因是价格便宜,等拿到手才知道这种装甲车在埃塞俄比亚居然有被部落战士用大斧铁锤砸烂消灭的“光荣”历史。
不过,日本人是有名的服从性强,虽然不满,依然努力学习掌握这种新飞机的使用,终于,从1938年5月开始,中国战场的空中,开始出现这种意大利大型轰炸机的影子。5月下旬,日军独飞十五中队的イ式重爆(从南苑起飞的,不敢用彰德机场了)轰炸了连接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铁路线,徐州的停车场、电信局、司令部等地。此时,日本自制的九七式重型轰炸机也开始投入现役,日军用九七式轰炸机编成第六十战队,用イ式重爆编成第九十八战队,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主力重轰炸机部队。从此以后,九三式轰炸机渐渐退出中国战场。
这期间,九七式重爆的表现其实不错,曾经积极为台儿庄日军解围,作用很大,但损失也不小。其中3月18日砥绵三郎中尉机被中国军队地面炮火击落首开正规九七式轰炸机被击落的先河,随后竹川贞义中尉等三机也在徐州会战中损失。而イ式重爆因为投入战斗较晚,主要从事对黄泛区日军空投弹药食粮的任务,倒是没有损失。两相比较,意大利轰炸机(イ式重爆)因为其比九七式更大的续航力和载弹量更受日军上层的看重。
此后,到11月期间,日军以这两个战队轮番轰炸武汉、西安、田家镇等地,颇有战果。另外日军还有一个值得琢磨的战术——炸延安专门用“イ式重爆”。这什么意思呢?大概是想用这庞然大物的洋玩意儿吓唬山沟里的“土共”吧,可好像没多大效果。大概,日本人也没调查一下,“土共”虽土,上层却多是留法、留苏吃过洋面包的,对洋玩意儿见得多了,毛公虽没留过洋,还是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横主儿,这是凭这几架中看不中用的意大利西贝货能吓唬住的吗?
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7)
说BR…20是西贝货,倒不是冤枉它。开始,这么个大玩意儿出现在自己面前,中国飞行员大概还真有点儿蒙,所以头两个月一直没有什么战果。等到交手几次,却发现这东西虽然个儿大,但是飞得慢,动作笨,而且也是一打就着,那那就打呗。
1938年年底,日军用九七式和イ式编队首次轰炸重庆,中国空军甩开比较灵活的九七机,专打意大利大块头,当即击落一架,相泽、船敏等机均带伤逃回。事后跑回去的日军报告此战イ式击落中国空军战斗机19架,不确定击落9架。萨说这皇军嘴上还有把门的没有?真有二十多架围着打早把您变中国队大门了,还能回去报告?
其实这样说中国队有点过分,中国足球队的确战绩不佳,但输球总还在10个以下,这意大利最先进的轰炸机呢?相泽的飞机上就开了32个大窟窿。
或许,得这么说——踢球,中国队不行,打仗,意大利队不行
作战有些损失倒也不算过分,更糟糕的是在使用这种飞机的日军部队中,抱怨不断,综合起来,包括以下几点:故障率高,手册上的性能和功能实际无法达到,备件不足而且与国际标准不符,这一系列问题造成该型飞机出动率低,使用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