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后问君三语”,分别是Where(你一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逍遥?)、Who(你生平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What(你最爱的这个人相貌如何?)。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至少要起到三个作用。
第一,能够洞察应征者的动机、真实意图。
应征者人人想当西夏驸马,但动机均各不同。宗赞王子是想成为西夏驸马后,可令吐蕃西夏强强联合,更增势力。慕容复则是想通过当驸马,借西夏之兵,复兴大燕。而段誉则是被父命强逼,内心其实一点也不想当驸马。
而这许多应征者大都是聪明机变之士,他们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主试者的意图,然后随机应变,隐瞒或篡改自己的经历经验中与招聘意图不一致的部分,夸大或编造与招聘意图相符合的部分。如果面试的主考官不能将回答中的这些虚假或虚构成分分辨剔除出来,就会受到蒙蔽,就会把不合格者误选入围,并把真正的合格者排除在外。
我们先来看看段誉的回答。银川公主的三个问题段誉的回答1�平生最逍遥快乐的地方是哪里?枯井的烂泥里2�平生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王语嫣/爹爹、妈妈3�最爱之人的容貌如何?……事实上,段誉的第一个答案已经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他最爱的人是王语嫣。到第二个问题时,要不是巴天石和朱丹臣及时提醒,他就要冲口而出王语嫣的名字。尽管段誉临时把最爱之人改为了父母,但其间的神态、语气的变化足以让人生疑。所以,尽管面试官不可能知道他真正的心上人是谁,但从他的临场表现也知道他不是银川公主要找的人。
再来看慕容复的回答。银川公主的三个问题慕容复的回答1�平生最逍遥快乐的地方是哪里?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2�平生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我没什么最爱之人。3�最爱之人的容貌如何?无回答的必要
慕容复从来没有感到真正快乐的时候,又不愿别人知道他内心想要兴复大燕的雄心,只好含糊回答:“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而他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我也没什么最爱的人”,确实暴露了他真实的想法。 。 想看书来
酒罢问君三语:如何通过面试找到组织的“梦郎”(3)
萧峰的反应更是激烈,直接就离开现场,以避免回答这三个足以让他心痛不已的问题。他的自动退场,恰好体现了问题的有效性,竟然可以促使人自感不足,自我淘汰。
无论是段誉,还是慕容复,出于不同的动机都采取了掩饰式的回答,但这种掩饰并不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成功,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意图。这样的候选者是很容易被排除的。
在现实的招聘面试中,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主考官更要注意辨别应试者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掩饰式回答,去伪求真。
吐蕃王子宗赞则是迎合式的。银川公主的三个问题宗赞王子的回答1�平生最逍遥快乐的地方是哪里?日后做了驸马,与公主结为夫妻的洞房之中。2�平生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乃是银川公主,她自然姓李,闺名我此刻当然不知,将来成为夫妻,她定会说与我知晓。3�最爱之人的容貌如何?公主的相貌,当然像神仙一般,天上少有,地下无双。
宗赞的迎合式回答同样把自己的动机、意图暴露无疑。
而且,他的回答也正是典型的投机取巧之法。他一答完,很多人都懊悔不已,痛恨自己怎么不早点抢答。
经验不够丰富的面试主考官就很容易被宗赞式的迎合迷惑,以为这就是组织所需要的人。但其实问题要考察的是应试者的过去经历,而非未来遐想。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看清迎合者的面目了。
第二,能够提取出应试者的经历或经验。而这种经历或经验必须是组织最需要的。
应征者的经历会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历都是和本次招聘相关的。
便包不同最快乐的地点是在一家瓷器店中。他小时候在店中做学徒,受尽老板欺侮虐待。长大成人后,包不同将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壶、花瓶人像,一古脑儿打得稀巴粉碎,大出了一口恶气。
包不同的这一段经历自然和银川公主毫不相干了。所以,很容易将包不同剔除出去。
显然,只有虚竹的回答中所揭示的经历是符合要求的。银川公主的三个问题虚竹的回答1�平生最逍遥快乐的地方是哪里?在一处黑暗冰冷的冰窖中2�平生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那位姑娘叫什么名字。3�最爱之人的容貌如何?她容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