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神龙教教主洪安通御下苛刻,动辄处以酷刑,而且他重用新进,对立过汗马功劳的老弟兄赶尽杀绝,终于激起了民愤。其属下的青龙使、白龙使等老弟兄发难,用毒药将洪教主迷住。此时,神龙教所有的人都动弹不得,只有韦小宝一个人可以自由活动,也就成了唯一能够决定局势发展的关键人物,双方都对韦小宝进行拉拢。
洪教主用组织内除教主之外的最高职位白龙使做交换,让韦小宝站到自己这一方。叛乱一方担心洪教主日后的残酷报复,要韦小宝杀掉洪教主以永绝后患,给出的交换条件是让韦小宝就任教主。
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机会,但韦小宝为什么要拒绝这个唾手而得的当“一把手”的机会呢?
我们知道,领导意味着责任。这个责任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要率领能力不一的下属去完成组织的目标任务。我们也知道,组织中肯定会有许多能力出众、性格强悍的下属,就象神龙教中的五龙使、陆先生等人。这些人绝非平庸之辈,不会轻易服人。作为一把手,必须勇敢地负担起责任,想方设法,让这些桀骜不驯的下属听从指挥,服从大局。而如果要做到这一点,一把手必须有自己过硬的本领或特长。韦小宝很清楚自己的分量,以他的能力是绝对驾驭不了神龙教的这些“造反派”的,一旦自己帮助他们除掉了洪教主,即使他们兑现诺言,让自己担任教主,也只不过是个傀儡。如果自己稍有不满,立即就会成为他们的刀下之鬼。
也就是说,韦小宝认识到自身能力不足,负担不起顺利并有成效地领导这些下属的责任,所以他非常明智地放弃了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机会。
韦小宝的第二次机会是担任天地会的总舵主。
当时,天地会的总舵主(也即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遇害后,天地会群龙无主,天地会下辖的十堂兄弟商议推举总舵主。韦小宝掌管下的青木堂兄弟准备推举韦小宝。但韦小宝早已打定主意,说:“总舵主我是决计做不来的。”
话是这样说,但韦小宝内心真实的想法却不是“做得来、做不来”的问题,如果韦小宝真的有意当总舵主,他根本用不着推举。他是陈近南的嫡传弟子,也是唯一在世的弟子,在陈近南遇害之际,又是唯一在场的天地会成员。只要韦小宝捏造一番遗命,凭借陈近南的余威,他立即就可以成为下一任总舵主的人选。
那韦小宝为什么这一次还是不当“一把手”呢?
韦小宝不能不考虑到,如果出任天地会的总舵主,势必要承担起反清复明的重任。这就是以康熙为直接对手。韦小宝不愿和康熙直接对抗,并不是因为他把康熙当成朋友,而是因为康熙实在太强大了。康熙以小小年纪,铲除鳌拜,开始亲政,一步一步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击败老毛子。在这个过程中,康熙的个人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天地会的施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当一个组织前景黯淡的时候,如果确实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足以承担重整河山的重任,那么出任“一把手”也是无可非议的。但韦小宝知道自己的分量,是绝对无法和康熙相抗衡的。试想以精明强干的陈近南,苦心孤诣经营了数十年都没有动了康熙的一根毫毛,更何况是不学无术的韦小宝呢?
六问韦小宝(2)
所以,韦小宝再一次明智地拒绝了“一把手”的诱惑。
韦小宝的第三次当“一把手”的机会更加诱人。
顾炎武、吕留良、查继佐等当世大儒极力劝说韦小宝当皇帝。这等于是取代康熙,掌管天下的“一把手”了。
韦小宝大吃一惊,但这几位“高参”的话语也十分具有说服力。
查继佐仔细分析了韦小宝当皇帝的可行性,说:“我们几人计议了几个月,都觉大明气数已尽,天下百姓已不归心于前明。实在是前明的历朝皇帝把百姓害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可是鞑子占了我们汉家江山,要天下汉人雉头结辫,改服夷狄衣冠,这口气总是咽不下去。韦香主手绾兵符,又得鞑子皇帝信任,只要高举义旗,自立为帝,天下百姓一定望风随从。”
查继佐还进一步用简单的数字对比来强化这种可行性:“我们汉人比满人多出百倍,一百人打他一个,哪有不胜之理?当日吴三桂起事,只因他是断送大明江山的大汉奸,天下汉人个个对他切齿痛恨,这才不能成功。韦香主天与人归,最近平了罗刹,为中国立下不世奇功,声望之隆,如日中天。只要韦香主一点头,我们便去联络江湖好汉,共图大事。”
而吕留良则搬出历史上成功从大流氓转型为皇帝的刘邦作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