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他们运筹帷幄,坐安社稷,岂是简单的刀笔吏?朕虽定天下,其实只是挂了一个名儿,内里的功劳皆是他们所建,论功劳,他们确实在叔父之上。
不错,你是朕之叔父,为国之至亲,然毕竟为私,朕不能因为私恩而与勋臣同赏。”
李世民当场提起李神通的尴尬之事,李神通顿时变得面红耳赤。
他张了几下嘴,想想自己确实过大于功,不免气馁下来,低头退回班中。
群臣中也有不满意的人,他们见皇上对自己的叔父尚且不讲情面,遂不敢再提。
李世民又说道:“刚才所封之人,朕的旧属确实多一些。
然他们也是积功而来,朕不会滥赏的。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12)
譬如秦王府旧人,有些人至今没有官职,就生了一些怨嗟之言。
玄龄,是不是这样?”
房玄龄出班奏道:“不错,秦府旧人找到臣说,‘我们侍奉皇上已经好多年了,皆忠心为皇上办事。
然皇上即位之后却把我们忘记了,那些前东宫、齐王府之人反而都有了要职。
’” 李世民厉声道:“他们与朕有私,然与国家无功,这正是他们与玄龄等人的差别。
君王应该至公无私,所以才能服天下之心。
朕与卿等日常的衣食,皆取诸于民,因此设官分职,就要为百姓着想,应当择贤才而用之,岂能以朕的新旧人为先后秩序啊!玄龄,你告诉他们,若他们有能必得擢用,无才者不得再有怨言。”
房玄龄答应后退回班中。
魏征站在班中,看李世民以理服人,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小风波,心想昨晚的谈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时孔颖达出班奏道:“陛下,臣等奉旨议论年号,已经议出了一个。
请陛下定夺。
” “好,呈上来。”
李世民观看孔颖达呈上的奏章,见上面拟出的年号为“贞观”,下面还注明了这个称号的含义。
贞观一词源自《易大传》中的一句话:“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他看罢后不由得喜上眉梢,说道:“贞观?好呀,就这样定了,来年就用这个年号。
嗯,现在离年关已经不远了,这件事要抓紧办。
虞卿,还是由你来拟诏,今天就要发出去。”
这篇诏令很快就发了出去。
诏曰: 朕遐观方州,历选前王,大道既德,至功斯革,莫不思树风声,用隆鼎命。
太皇膺�受图,功成治定,鄙圣人之余事,顾天下而睿然,永言俗累,高居物表,爰以大宝,俯授微躬,自肃奉神器,亟移灰律。
属三正在但,万国来廷,长世之术既弘,惟新之命方始,体元居正,今则其时,诏改武德十年为贞观元年。
贞观新元训朝臣 显德大殿勉外官(1)
每年的元日,朝廷照例要在太极殿举行元日大典。
李渊现在仍旧住在太极宫内,大典只好在东宫显德殿内举行。
这里比起太极殿来,略显窄狭。
元日卯时,夜色依旧笼罩大地,群臣依次入殿拜见皇上。
他们迈入殿门,首先就感到了一点不同,所奏的不是耳熟能详的雅乐,而是铿锵劲猛的《秦王破阵乐》。
在喜气融融的大典之上演奏如此快节奏的乐声,一些人感到有一丝不和谐。
李世民接受百官朝贺,九岁的皇太子李承乾在太子少师李纲、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李百药的相拥下,用稚嫩的童音念了拜辞。
诸般朝贺之礼过后,按照以往的惯例,李世民应该最先退出,百官再依次出殿。
然而李世民今天并不这样做,他有话要说。
“众爱卿,今天为贞观元年之元日。
贺礼已毕,该是说说今后事情的时候了。
新年要有新气象,眼下百废待举,亟须朕与众卿夜以继日,勤政为民。
朕想好了,今日大家可以在家团聚一天,从明日开始,就要署理公事。
嗯,待天下大事安定一些,再恢复这些假日。”
李世民的这番话,让一些人措手不及,原来安排的一些宴请要取消了,往年要到正月初五才开始升衙办事。
李世民接着道:“一国之中君为上,这并不是仅指其有尊崇的地位,还有一层含义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