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无一失的。
但是上有政策,下又对策,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毕竟经手的是一箱一箱白花花的银子,总免不了几个起了贪心的。雁过拔毛,层层克扣,堤坝便只好偷工减料。六皇子再认真再能耐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地方查个便,何况他是个皇子,有些危险的地段,人人有责不让他去。
于是,历经了四年的凌汛、桃花讯、菜花讯……等等的汛情,北岸还是坚固的长城,南岸的十余处堤坝却终于忍不住决了口,数十个大小城镇变做泽国,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当初的官员有几个已经不在这里,剩下的也基本不在原来的位置,但事情一旦败露,谁也逃脱不了干系。最有远见的便是开封府的知府大人。他知会遭灾之地的诸位官员,联成一气,封锁了从洛阳到开封这一带,只许进,不许出。又让原先的那些官把之前贪的钱拿一部分出来,把几个小的决口堵上,大的两处,便干脆顺势开凿河渠,引入低洼的地方。然后给那些百姓重建家园,每家都给了一笔不少的银子。大多数百姓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只感恩戴德。而一些知情的,或在这场灾难中损失惨重的,当然不肯罢休,要去告。对于他们,毫不客气,以种种理由,或明或暗的处置了。
那些人的善后工作做得如此好,甚至用不着朝廷拨赈灾银。尚杰想到这里头的难处,便不愿去处理了。何况有卫亭午在,怎么能不充分利用资源。
想来事情会诡异的解决,尚杰很放心地与周公下棋。
而那四个侍卫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睡觉。
☆、第十章 紫萧1
作者有话要说:
初离京时,尚杰每日都往京中上折子,或请安问好,或闲话风土,也说些正经事务。在解决了河南道的案子后,便隔三差五才去信。再后来,十天半日才写一封,到了八月中秋之后,便渐渐懒得写了。他写信,有时就如说书,把自己所见所闻叙述得极为生动。让那宫中的娘娘们,每每见信又是埋怨,又是欢喜,只是百般挂念,日日派人去问:“今日可接到十殿下的折子?”可却总摸不清他的行踪,也无法回书给他。
尚杰丝毫没去想过他们的感受,好容易有了这个机会,等闲那里肯回去。为防止走漏风声,在不愿回京时叫人抓回去,离开河南道后,他便很少亮出皇子或是黜涉使的身份。有时进城看见某位知府或知县,不知怎么耳通目明的得知他要到该地,排着盛大场面在城门候着,他却悄悄地从偏门走过,微笑着看着等候的大人们,与他们不知不觉的擦身而过。而后传文与他们,想象他们见字时的模样,总有种儿时作弄兄弟成功后的窃喜。
在大多时候,他效仿传说中的侠客,仗剑除恶,不知惹了多少是非,却是“事了拂衣去”,浑不在意。
那些侍卫中,年纪最长的银电,老实木讷,拗不过他;惊雷、倾雨一般的爱热闹,只有火上浇油的份;最幼的成风倒是想劝,可因为年纪小,上面几个本就时时威胁着要让他回去,根本没开口的余地。他想着若真遇上事,自己再怎么不济,多少总能帮点忙,便只好乖乖地听话。
这一日走得急,却没寻到宿头,眼见日落西山,附近却是深谷幽林,渺无人烟。
尚杰望了望天色与周围的环境,不禁皱眉:“这是什么鬼地方?”
成风应道:“爷,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困龙谷了,这名字好像不太专利。而且听说前面经常有强人出没,每什么人家。我们要找地方投宿,还得赶上二三十里路呢!”
尚杰放眼望去,只见两边翠峰簇立,茂密的丛林中隐着一条弯曲的小道,抚鞭笑道:“这倒是个伏兵的好地方。”说罢,策马进林。
侍卫们忙紧跟上去,成风落在最后,忙忙地赶上来,隔着几人遥遥地叫道:“爷,天色已晚,赶不上到城里去投宿了,倒不如在原地露宿一晚,何必冒险进林。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爷是武艺超群,但也难防他人暗算。”
尚杰道:“若真有什么强人,我们可就把天时、地利、人和全丢掉了。”
惊雷便道:“成风年纪小,难免怕事。若真有什么强人,凭咱们几个还能护不了爷的周全?”
成风叫道:“你以为人人都像你这般鲁莽行事啊。”
尚杰摆手道:“别吵,林中有动静。”
林中闻声果然冒出二三十个黑衣蒙面人,把他们围起来。四个侍卫也策马把尚杰围在核心,纷纷拔剑戒备。
中有一人喝道:“来人听着,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下,然后从哪来回哪去,大爷我不想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