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1/4 页)
“话是这样说,不过英人为鸦片之事不惜挑起两国纷争,这在道光朝是有先例的。到时候,英人真的不远万里举兵而来,你等以为,只凭在天津所见的绿营兵士的暗弱无能,可能收御敌于国门之外之效吗?”
奕不在,文庆就是首辅军机大臣,闻言立刻除冠碰头,口中答说:“臣等奉职无状,上劳廑忧,请皇上责罚。”
皇帝连眼眉都没有动一下,低头看着下跪的几个人,开口问道:“曾国藩?”
“臣在。”
“你是新补的兵部尚书,兵制之事,你也曾经上书于朕,关于此事,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是。臣以为,管兵当先管将。武将之中,挑选操守良好的,大力加以提拔,”曾国藩跪在人丛后面,亢声而言:“臣想,军队之中,首重纪律二字,纪律不好,难免骚扰地方,百姓见到军士,心中就、会害怕,不但不能提供帮助,反而暗中资敌。所以兵制之事,当首先以整顿纪律为第一要务。”
“嗯?”皇帝微感诧异的问道:“这和你上月在天津时给朕上的折子中所说的,似乎前后不一啊?”
曾国藩知道,皇帝这是在问及皇帝驻跸在天津黄家花园时,自己进呈的那份《痛陈八旗、绿营兵政弊端折》了。他自然也有话分辨,当下碰头答说:“臣的原奏中本就说过,绿营、八旗有制度、平日积习、行于出征战阵之际弊端种种,最为严重者则是将帅士卒各顾自私,彼此妒猜,互不相下;绿林绿士仇杀民壮乡团以至勇丁;纪律太坏。每每绿林绿出征之时,到处扰民,已成最大隐忧数款。”
他停顿了一下,喘了口气,继续说道:“以臣愚见,凡此种种,皆为兵伍所在,不讲纪律之恶行表征所见。只要能够痛加整顿,想来以绿营、八旗将士久在军伍,百凡历练之身,一旦能够痛改前非,日后为国出力,诚然也是大可预见之事。”
皇帝好一会儿没有说话,曾国藩所说都是书生之见,未必能够落到实处。而且,即便自己下旨要求各省整顿兵伍纪律,怕也不过是阳奉阴违,弄到最后,一事无成。
想了想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皇帝说:“英人此番在我国贩卖鸦片受阻,依朕想来,早晚必有一战。而现今各省之中,兵武不兴,实在是最大的隐忧。刚才曾国藩所言,虽也是正论,不过重整纪律,缓不济急。还要有一些更加能够立竿见影的法子来。你们都说说,有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目前为难的局面的?”
孙瑞珍在后面跪着,这一次政海波涛,赛尚阿、贾祯等人覆顶而没,新捡拔的几个人都算是新近之资,不过这其中也大有分别。奕、文庆、文祥都是旗人,是他不能比的;曾国藩帝眷之隆朝臣无双,是他不敢比的;翁心存上书房教习,负责大阿哥的学业,再加上翁同龢是皇上身边近人,也是他羡慕不来的。
所以,虽然入值军机,却也不过是陪衬,这一次听曾国藩的话给皇帝委婉的驳了,急于自见之下,前行了几步:“回皇上话,臣有话说。”
“你说吧。”
“是。刚才曾大人所言,纪律败坏实在是八旗、绿营兵士第一大弊端。而整顿之法,又不可片刻建功,所以臣以为,不如在八旗、绿营之外,另行招募兵士,重新训练,从竖立根基之时,就将纪律严明起来,日后奋战之时,当大有所成。”
文庆吓了一跳,在旁边赶忙进言道:“回皇上话,臣以为孙大人所言不妥。”
“怎么个不妥?”
“回皇上话,奴才想,既然要另行招募兵勇,则兵饷、军粮、装备等物纷繁复杂之外,更要动用大笔国帑,再行成立新军,则各项支出,又是一笔极大的费用。臣恐耗资靡繁,非百姓之福啊。”
看文庆急得面色通红,皇帝和煦的摆摆手,“都不要吵了。孙瑞珍的话很对,明知道筐子里的苹果都烂掉了,还想得到一个好的苹果,就只有到树上去摘。不过文庆的话也并非无理,成立新军,各项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极大的开支。”他一眼瞅见曾国藩张口欲待说些什么,便停了下来:“曾国藩,你想说什么?”
曾国藩不慌不忙的答说,“是,臣倒以为,不如取孙大人和文大人所议之长,略加修改,当可收精兵之用。”
“怎么说?”
“臣的意思是说,就从现今有的八旗、绿营兵士中挑选那些年轻的,略加教化即能为国出力的,甄别出来,另外组成一伍,加以训练,日后定然能够收效。”
孙瑞珍心中佩服,难怪曾国藩得皇帝的宠幸,果然心中大有丘壑。这样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