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圆明园避暑!新军出征!(第2/4 页)
慰。
奕宁站在圆明园的高处,眺望着远方,只见群山如黛,湖水如镜,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画卷之中。
他和常在徐佳氏沿着小路漫步,看到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每一座都独具特色,或古朴典雅,或富丽堂皇。那些飞檐翘角,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奕宁不禁陷入了沉思。
走过一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在圆明园度过的日子里,咸丰帝和常在徐佳氏一起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幸福。
他们一起游湖、赏花、听戏、品茶,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这些美好的时光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的感情,也让他们的心灵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圆明园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让咸丰帝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他不再为国事烦恼,只专注于眼前的美好时光。而常在徐佳氏也用她的温柔和关怀,让咸丰帝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在圆明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甜蜜的回忆。
他们一起漫步在花园中,欣赏着五彩斑斓的花朵;
他们一起坐在湖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
随即奕宁漫步到大水法。大水法位于圆明园后湖的中心位置,是一组精美的喷泉群。
它由多个喷水池和雕塑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达15米的白色大理石假山,山上有一座金色的龙形雕塑,龙口中喷出水流,形成一道壮观的水幕。
此外,大水法还有许多其他的喷水池和雕塑,如“十二生肖”喷泉等,每个动物都栩栩如生,喷水时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电影可参看火烧圆明园。)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奕宁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他一边整理着衣服,一边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
沙俄即将在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 年)七月侵占黑龙江口的庙街,并计划将其更名为尼古拉也夫斯克。
这个消息让奕宁心头一紧,他意识到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领土主权,还关乎到百姓的安危和尊严。
此时的咸丰帝奕宁正端坐在圆明园议政堂内,窗外的月光如水般洒在他沉思的脸庞上,使得他的神情愈发显得凝重。
他深知,黑龙江口乃是清朝的重要门户之一,如果被沙俄侵占,那无疑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他必须迅速做出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以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无缺。
在沉默片刻之后,奕宁抬起头,目光坚定而锐利地望向身旁的诸位大臣,语气严肃地问道:“朕欲选派一员智勇双全之将领前往庙街镇守,众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话音刚落,大臣们便开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人推荐林则徐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认为他英勇善战;还有人则主张任用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僧格林沁。
然而,奕宁却微微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些提议。他心中早已有所属意的人选,但此刻并不急于表明自己的看法。
他希望听听更多大臣们的意见,以便能够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毕竟,镇守边疆之事责任重大,选错了将领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朕决定派曾国藩前往庙街镇守。”皇帝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大臣们听闻此语后,一片哗然。
有的人面露惊讶之色,有的人则忧心忡忡,纷纷窃窃私语起来。曾国藩不过是一个二品侍郎,一个有才华的书生罢了,他的资历尚浅,是否能担当得起如此重任呢?众人对此心生疑虑。
然而,咸丰帝对于自己的决定却是充满信心。
他坚信曾国藩具备足够的才能与勇气去应对这个挑战,同时也相信他的忠诚和智慧能够帮助国家度过难关。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令:“传旨下去,立即召见曾国藩,商讨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让人无法质疑。
不多时,曾国藩匆匆赶来,进入了御书房。他身着一袭官服,面色凝重,神情坚毅,透露出一种威武不屈的气质。他向咸丰帝行过礼之后,便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着皇帝的问话。
“曾国藩,你可知如今之局势?”咸丰帝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这位大臣,目光犀利,仿佛能穿透人心。
曾国藩深知皇帝的忧虑,他挺直身子,拱手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