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1 页)
同样,剪裁结果也一定要保证结果的不可预料性,如果结果显而易见,也就不存在什么悬念了。同样是世界杯,中国和巴西的比赛是毫无悬念的,而巴西和法国的比赛则充满了悬念。就是这样的道理。
除了剪裁结果和剪裁原因这两种主要手段,剪裁信息还有其他方式。好莱坞大片的预告片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通过短短数分钟的片花,我们既看不到故事的原因,也看不到故事的结果。这些在逻辑上支离破碎的信息,却恰恰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悬念。当这些信息碎片大都来自于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时,这种悬念会被推上顶点,从而让强烈的好奇心迫使我们乖乖掏钱到电影院去买票。
技巧四:一个神奇的字
在有氧信息的悬念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神奇的字经常会发挥奇效,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也可以让人们去做他们原本不想做的事情。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威力。如果你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字的价值的话,无须难堪,因为上帝也是这大多数人之一。
故事要从遥远的伊甸园讲起。上帝造出亚当和夏娃后,曾警告二人不要吃伊甸园中的果子。但最终,二人还是偷食了禁果,并被上帝贬到人间。以往我们听到这段故事的时候,往往把责任归咎在狡猾的蛇身上,我们说蛇的引诱是难辞其咎的。但上帝的话也起了一定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上帝说了“不”这个字。
也许你已经猜到,“不”就是我们刚才谈论的那个神奇的字。
几乎所有包含“不”这个字的句子都是否定句,几乎所有的否定句都是对人的行为或思想的限制。这种对思想和行为的限制就为好奇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当然,单纯的否定还不足以让一个人产生好奇心。最关键的是,在使用“不”做出否定性限制的同时,我们是否给出了充分的理由。
火是不能用裸露的皮肤长时间触摸的,高压电也是不能用裸露的皮肤去触摸的,类似这样的否定性限制不足以引发人们的好奇,因为人人都明白这样限制的道理。可是,当我们限制别人做一件事情,却又不给出充分的理由时,问题就来了。被限制的人一方面感觉到不自由,逆反心理促使他很想尝试一下被禁止的事。另一方面,禁止做这件事的理由又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他就很容易产生“万一做了会发生什么”的想法,并急不可耐地去尝试。于是,原本作为否定性限制的语言反倒成为人们做出相反行为的助推器。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实现我们的目的,比如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德国有一家啤酒店,能做出很新鲜、很好喝的啤酒,但由于地理位置不佳,所以顾客一直比较少,即便是进行促销,也很少有人问津。陷入困境的店主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店门口立了一个大啤酒桶,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千万不要往里面看”。路人觉得奇怪,纷纷驻足观望。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人走到啤酒桶前,踮着脚往里面看,发现桶底也写着几个字:“千万不要进这家啤酒店喝啤酒”。这个人觉得挺有意思,就进了啤酒店喝啤酒,看看会发生什么。其他人看见他走进去,感觉更加好奇,也纷纷凑过去看,最后也都纷纷走进啤酒店喝起了啤酒。就这样,啤酒店的老板没有多花一分钱,就做成了效果奇佳的广告。
也许你会赞叹这家啤酒店的老板十分聪明,但这样的事情我们也能轻易做到。掌握了这个技巧之后,我们便可以更加自如地引发人们的好奇心。比如,当你发现下面听讲座的人注意力有些涣散的时候,便可以说:“接下来我要说的话大家千万别听。”我敢打赌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会重新回到你的身上来。
了解了好奇心形成的原理,我们便可以对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灵活地利用提出问题、利用反差、裁剪信息,以及使用限制性否定等手段,我们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对我们提供的信息产生浓烈的兴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