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就开始忙活年夜饭。
在配好了菜准备下锅之前,堂屋里的供奉案子也已经摆好了,爷爷的画像和姥姥的相片并排着摆在香案的正中间靠墙位置,香案上则摆着香炉、长明灯等家伙事儿,蜜供、萨其马等点心什么的也都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眼瞅着天黑了下来,一家子人出门到了外面的十字路口,烧完纸之后,将姥爷和姥姥的神位请了回来。
请完神之后,李想开始下锅炒菜,苏华则带着李艺出去放鞭炮烟花。今年李想买的烟花和鞭炮可不少,足够苏华和李想可着劲儿的的放一阵子了。
屋外面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还有不时腾空而起的烟花。这烟花还是李想开着车特意跑到石景山买的,那儿有一处浏阳花炮专卖点,李想很是花大价钱买了一些大型礼花炮。
这玩意儿就和国庆节搞庆典时放的那种礼花差不多,一个礼花炮足有半人高,打出去的礼花能高达一二百米,半边天都能让这种礼花给映亮了!
和这种专业性的礼花相比,邻居们放的那些烟花就不算什么了,结果李艺和苏华一放这种礼花,周围的小屁孩儿们全都跑过来围着看。
屋里面的厨房里,李想则头戴厨师帽,身穿大围裙,同样是把锅铲搞得叮当乱响,一道道需要过油煸炒的菜很快就出锅了,紧接着就被等在一旁的苏然端上了桌子。
偌大的圆桌上摆着必不可少的糖瓜、豆儿酱,还有红烧鱼、烤鸭、炖羊肉、酱牛肉、排骨等大盘大碗的硬菜,也有李想刚刚炒出来的青菜,满满当当一大桌。
老妈特意从后罩房里挖出来一坛子二锅头,先给姥姥和姥爷倒上之后,然后一大家子就开吃!
过年了!(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一八八章 临近过年
ps:看《重生之信息帝国》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老大他家离李想家不是很远,虽然一个在东城一个在西城,可其实中间就隔了一个紫禁城外加中。南海的距离,从老大家里出来不远就是长安街,顺着长安街往西走,用不了一个钟头就能走回去,和从南池子大街的那套老宅子到李想家差不多的距离。
李想也没有坐车回去,今天和老爷子谈了半下午,收获颇多,也让李想有了其他的一些想法,因此李想想趁着这个空儿,自己溜达溜达,顺便让自己的脑子清醒清醒,整理一下脑子中的东西。
信步走在长安街上,此时的长安街还不是几年后长安街改造后的模样。这时候长安街上的护栏还是白色的,不过李想很清楚,到了2014年,这种白色的普通护栏就会被更换为金黄色的护栏,看起来格外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绝对配的上长安街“神州第一街”的身份。
其实长安街最早的时候名字不叫这个名字,它的第一个名字叫“顺城街”,因为在元大都时期,这条大街是沿着元大都南城墙内走的一条街道,因此在元大都时期,这条街被成为顺城街。
后来永乐帝重修燕京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向南移了二里地,同时拆了元大都的文明门与顺承门之间的城墙,开辟出一条新路,呈弧形与原来的顺城街联接起来,就成为了一条新的大街。这条大街被永乐帝命名为“长安街”,取名来自于盛唐时期的大都城——长安,含长治久安之意。
在明清时期,长安街西起西单,东到东单,全长3。7公里。不过明清时期的长安街并不是像现在一样是笔直的东西贯通的,那时候的长安街分为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
东长安街西起长安左门,也就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前80米的位置,东到东单牌楼;西长安街则是东起长安右门,也就是中山公园南门前80米处,西到西单牌楼。而在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之间,是当时的封闭严密的宫庭广场,呈t字型。t字的那一横,就是连接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之间的东西走向的横街,那一竖则是一条御道,只能是皇帝老儿才能走的大道。
因为这个宫廷广场的存在,明清时候的长安街并不是东西直接贯通的,不过在辛亥革命之后,1912年,那道阻挡了长安街贯通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边上的城墙被拆除了,长安街这才算彻底的贯通。
燕京解放后,要举行开国大典,那个时候,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城门楼子还在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