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本一拼高下的实力,即便是用cvd技术换取小曰本的二代生产线,可别忘了李想手里还有一个超清洁制造工艺呢,那玩意儿可是三代生产线才能应用的。
而且从去年开始,因为全世界笔记本电脑的兴起,绝对会带动液晶面板行业的兴起。
事实上也是如此,小曰本就是在这几年中,利用全球每年超过八千万台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在tft-lcd液晶面板方面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不过李想同样知道,也正是因为笔记本电脑的兴起,才让小曰本的各大公司都花费了大笔资金投入到了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上,最终导致了小曰本的tft-lcd液晶面板的产能大量过剩,为小曰本在tft-lcd液晶面板这个行业中败给韩国人埋下了伏笔。
因此在李想的计划中,将改制后的燕京市电子管厂握在手中,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科技,强行提升电子管厂的科技等级,让改制后的电子管厂拥有和小曰本对话的资本,也拥有与世界上那些主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进行合作的资本。
只要有了这个资本,那么燕京电子管厂就可以在日益庞大的笔记本电脑行业中分一杯羹,为资金的原始积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当然,李想也不会学小曰本那样盲目的扩充产能,只要燕京市电子管厂能够在自己手里,那么自己就可以凭借着前世对这个行业发展的了解,及时的调整电子管厂的发展方向,让华夏国内的tft-lcd液晶面板的生产不至于过热过剩。
前世经历过很多的李想自然清楚华夏对于某些高端技术行业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华夏就是有这个问题不好解决,那就是一旦某一个行业会产生极大的利润,那么华夏国内就会盲目的一哄而上,到处都会投资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造成的最终后果就是重复投资,造成巨大的浪费,最关键的是造成极大的产能过剩,从而将原本应该是高利润的产品直接代入到价格竞争中去,导致这个最终彻底行业进入到微利甚至是无利亏损局面。
别的不说,华夏的彩电行业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早在78年,华夏开始发展电视工业时,由于缺乏彩色显像管的核心技术,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华夏开始了“彩电国产化”工程,投入了高达200亿美元的巨资,在华夏国内建成了八大显像管基地以及八大玻壳厂,同时引进了113条彩电生产线,终于是在87年达到了年产超过1900万台彩电的产量,彻底超过了小曰本,成为了世界第一。并依靠规模优势,迅速挤垮了国外的同类产业。
可同样,巨大的产量最终导致了产能的巨大过剩,各大彩电集团在相互的血拼中,利润严重下滑乃至亏损,直接导致失去了进一步推动核心技术研发的能量。然后,在2004年,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向液晶电视转型的时候,华夏国内空有世界第一的产能,但因为缺少必要的研发,而导致了整个彩电行业的彻底没落。
没有办法,在没有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华夏的那些彩电巨头们,不得不花费巨资再次从国外引进液晶电视的技术,就如同当年的“彩电国产化”一样。。。。。。
如果李想不能彻底掌控燕京市电子管厂的话,那么一旦李想拿出先进技术,将华夏的tft-lcd液晶面板行业带入世界领先,并且获得巨额利润的时候,恐怕华夏老百姓骨子里的那种盲目投资就会再次在电子管厂身上重演。
李想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李想的计划中,燕京市电子管厂就是华夏tft-lcd液晶面板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作为龙头企业,并不一定是产能最大的,但一定必须得是技术最领先的,只有技术领先,才能让企业不断的保持充足的活力,才能让企业引导整个行业健康的发展。
这才是李想最想要的,因此这燕京市电子管厂的控股权,李想是无论如何也得抓在手里的。
至于国家是不是同意,那就要看领导人怎么看待这种事情了。到底是国家攥着那没什么用处的51%的控股权好呢,还是国家将这个控股权让出来,让李想用绝对的掌控力将这家企业彻底盘活并且带领这个行业进入到世界领先地位好,想必那些领导人绝对会分得清这里面的轻重的。
书房里在李想说完那番话之后,就陷入到了沉静中,李想在考虑事情,老爷子同样也在掂量里面的轻重。
作为一个手握实权的副市长,老爷子当然清楚李想这么直接要控股权的利弊了。
利,自然是不用多说,以李想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才能,改制后的燕京电子管厂绝对会很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