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1/4 页)
是年轻有为啊!”
李想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姜先生客气了。”
老姜同志笑了笑正要说话,忽然间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将刚刚放到办公桌上的那张名片又重新抓了起来,仔细再看了看,这才有些不确定的看着李想问道:“李先生,你名片上的这个汉唐信息实业有限公司不会就是推出那个汉唐牌寻呼机的汉唐实业吧?”
李想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咱们华夏没有第二款汉唐寻呼机的话,那么我可以确定,现在市面上的汉唐寻呼机正是敝公司上个月推出的产品。”
“哎呦喂,你看看我这双老花眼,竟然连李总都没有认出来!真是老喽!”
“呵呵,姜先生这话可是妄自菲薄了,现在姜先生可是正处壮年,整好在一个男人最巅峰的时期啊,怎么能说老了呢?”
“呵呵,不是老了又是什么呢?和李总你一比,我老姜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了,别看我才四十,可我现在就快要成为那长江的前浪喽!”
顿了顿,老姜同志从腰里拿出了一部寻呼机,李想打眼看去,不是汉唐汉字机又是什么?果然,老姜同志笑呵呵的说道:“李总真是年少有为啊,你们公司推出的寻呼机,我老姜前几天才买了一台,说实在的,用着的效果感觉要比国外的品牌好许多!李总,恕我冒昧的问一下,这汉唐寻呼机也是你自个儿研发出来的?”
李想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款寻呼机从设计到最终的定型,都是我一手操持的!”
老姜拍了拍额头说道:“怪不得啊怪不得!李总既然能够研发出这种先进的寻呼机来,那么研发出新一代的mpeg技术肯定也是不在话下了!到是我老姜想多了!李总,说实在的,我对你手里的那份资料和设计图纸非常感兴趣,不过我知道,这两样东西你恐怕不会轻易交给我的。这样吧,一会儿我就给老孙挂个国际长途,整好他这个月要过来,那我就让他提前过来。到时候咱们三个人坐在一起详谈,你看这样好不好?”
第一二四章 庐阳行
原本销售已经趋于平缓的汉唐寻呼机,在这条新闻播出之后,配合上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以及央视开始播出的汉唐寻呼机的宣传曲,顿时就在华夏大地上再次掀起了一波销售的高~潮!
汉唐寻呼机是92年11月5日上架销售的,当时因为华夏科技发明奖的颁奖典礼,第二天的时候,八千多态汉唐寻呼机就销售一空,宏达厂开始连轴转,李想也贷款上新生产线,就是这样,宏达厂在半个月之内又生产出来三万台汉唐寻呼机,这才堪堪满足华夏国内市场的需求。
接下来的这十多天,汉唐寻呼机的销售量基本保持在每天两千台到两千五百台左右,而宏达厂因为现在采取的是连轴转的生产模式,一天能够生产三千台寻呼机,因此这十多天下来,各地邮电营业厅的寻呼机柜台中,汉唐寻呼机多少也有了一些积攒。
可当12月2日的《新闻联播》播出之后,华夏各地邮电营业厅内的汉唐寻呼机立刻销售一空,就连新一批上市的汉唐寻呼机也很快就销售殆尽。不过这个时候李想已经不担心产能不够了,因为随着另外两条新生产线的投产,现在整个宏达厂采取三班连轴转的生产模式下,一天足以生产出九千台汉唐寻呼机。
有了这么巨大的产能,除了在2号以后的头三天有点紧张之外,慢慢的,汉唐寻呼机的整体销售状况就开始趋于平缓。不过在汉唐寻呼机那极具特色的广告语以及那首传唱度极高的《奔跑》影响下,现在汉唐寻呼机的销售状况开始以一种平缓中趋于上行的态势,彻底在华夏的寻呼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相比于十一月下旬每天两千到两千五的销售量,进入到十二月份之后,汉唐寻呼机每天的销售量基本保持在三千到三千五左右,而且还是有渐渐增多的趋势。
这样一来,无论是销售方面还是生产方面,都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
最让李想高兴的是,部里的第一批销售资金已经在12月6日打入了汉唐实业的账户。第一个销售月,三十天的时间,汉唐寻呼机一共销售出去了七万五千台,其中汉字机在五千台左右,而数字机则卖出去了七万台。
李想给部里的价格是汉字机两千三,数字机一千四,这么算下来,仅仅是这一个销售月的回款,就高达一亿零九百五十万!
五千台汉字机,一台两千三,这就是一千一百五十万的回款,七万台数字机,一台一千四,这就是九千八百万的回款,加起来可不就是一个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