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而文字产生于地球大约仅有6000年,那么在文字产生以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谁能回答?
我们知道月亮的存在,还依赖于流传至今的各种上古神话,那么在这些神话之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又有谁能回答?
有人说,用大海潮汐对海岸的侵蚀可以证明月亮的存在。可是现在的一些科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大海潮汐的变化与月亮的关系很小,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依然有潮涨潮落的现象。
明月是否从来就有?我们暂不作定论,首先来看一看,中国古代有关月亮的神话记载。
月亮是地球外围空间中看上去最大的两颗大体之一(另一颗是太阳),它的大小正好与太阳的大小相仿。而且它与太阳一样运行极有规律,东升西落,每30天我们就可以目睹从新月、半月、满月的一个全过程。就月亮与人类的关系而言,它几乎与太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太阳给我们光明,使万物得以生长;月亮为我们驱逐黑暗与恐惧,使我们内心得以安宁。因此之故,古代人对月亮极为关注。从殷商时起,它就是人们宗教祭祀的对象,号称〃西母〃。后代许多文人将月亮作为自己的灵感之源,写下了无数传之万代的佳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词乃千古之绝唱。
从道理上讲,人类越发展,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感触就越淡,因为人类与人类的文化在骨子里有一种反叛自然的本质,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都在远离着自然,比如,现代城市人每天匆匆忙忙,几乎很难注意到天上的月亮和星辰是多么美丽。相反,古代人由于自然现象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感受比我们强烈得多,他们每天都得观察天空,以判定明天是下雨还是刮风。假如月亮从来就有的话,那么古代人的感受要远远超过现代人,他们会将这种感受以神话的形式流传给后人。
然而,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不论你信不信,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大量日(太阳)和天的记载,却很少有月亮的记载,即使有,出现的时代已经很晚很晚了。
用神话确定时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中国的神话是被零零散散记载下来的,而且其中还有大量后人添加的成分。但是,我们用神话中诸神的神迹,还是可以排列出哪些神话在前,哪些神话在后。盘古、女娲、伏羲、祝融、共工、炎帝、黄帝、蚩尤等,算是中国最早时期的神话。先让我们看一看各类神话中有关月亮的记载情况。
女娲的神话里涉及两件大事,一件是抟土造人,一件是补天,没有月亮的记载,即使是女娲神话的扩展中也没有记载月亮的事。
黄帝的神话比较乱,内容很庞杂,主要有造人、造器物、大战蚩尤、居昆仑之山、和诸神等等,也未见与月亮有什么关系。
伏羲的神话很古老,而且流传的地区也很广大,不但中原有,而且西南少数民族也有。伏羲神话的主干,有造人、演八卦、大洪水、斗雷公等等,也不见月亮的记载。
机融是火神,主要神迹有大战共工等。水神共工的神话与祝融相似。蚩尤的神话稍多一些,但主要涉及与黄帝的一场战争。这些神话中也不见有月亮的记载。
神农的神话不多,他主要是发明之神,发明有医药、农具。水井等等。炎帝的神话不少,主要有与同父异母兄弟黄帝的战争、炎帝为灶神等,同样没有谈到月亮。
上古古神中,惟有盘古、颛顼两位神的神话中与月亮有染,但仔细分析,都在似是而非之间。
盘古神话中,盘古临死化身一节里有月亮,《五运历年记》载盘古死后:〃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我们认为,这本身不是盘古神话中的内容,是后来人加上去的。《五运历年记》成书比较晚,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它很可能是受佛教的影响。比如,《摩登伽经》说:〃自在天以头为天,足为地,目为日月。〃两个说法在行文上都差不多。到是《五运历年记》的另一条记载比较符合中国神话的结构,〃盘古之君,龙头蛇身,吹为风雨,嘘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但这里面并没有说月亮,只是解释黑暗、光明的由来,而且这则记载的源头在《山海经·海外北经》里,经文说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可见,在盘古的原始神话里,根本没有月亮的记载。月亮之说是从〃视为昼,瞑为夜〃中演化出来的。
颛顼的神话里本身没有月亮,但在其扩展神话里有月亮的痕迹。《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段记载:〃大荒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