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5 页)
大漠穷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
2。'扌从'(chuang1):撞击。
3。金:钲,行军乐器。
4。旌旆(jing1)(pei2):旗帜。
5。逶迤:弯曲绵延不绝。
6。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7。“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8。塞草腓(fei2):塞上的草木枯黄。
9。“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解除重围。
10。铁衣:指远征战士。
11。“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泪。
12。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3。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赏析】:
这首诗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开头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失败,战士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诗深刻揭露了汉军中士与将军的矛盾和战争失败的原因。第三段十二句,写被围战士的痛苦,寄寓着诗人对汉将深刻的谴责。“铁衣远戍辛勤久”,以及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死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另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边塞的荒凉,渴望有好的将军来领导。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音调和美。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高适
(702…765),字达夫,渤海'“艹”下加“修”'(今河北景县南)人。自天宝八载(749)举有道科后,十年间一直当到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等,最后当到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并封了勃海县侯,在唐代诗人中他是仕途最顺利的一个。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高适的诗悲壮中带有质直古朴,岑参的悲壮中却显出奇峭挺拔。
�
古从军行
七言乐府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萄入汉家。
【注解】:
1。“行人”句:行人在迷漫的风沙中听到刁斗的敲击。
2。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3。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4。“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5。蒲萄:同“葡萄”。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借汉喻唐。全诗描写边塞将士的艰苦悲壮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