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不通畅。
5。“今看”两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殷制,人死后,灵柩停于两楹之间,孔子为殷人之后,故从梦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两楹奠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
6。楹:堂前直柱。
7。奠:致祭。
【赏析】: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亲祭孔子而作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生活复杂坎坷。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处处用典,句句切题,整齐有序,一丝不乱。诗人是帝王,曾经治理出开元盛世,所以作诗取意自然高人一筹。沈德潜评此诗说:“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
唐玄宗
(685…762),即李隆基,祖籍陇西。唐代第六代皇帝,也称唐明皇。《全唐诗》收其诗一卷。他爱好音乐,讲究声律,能自度曲,善书法。唐诗的革新发扬,并能吸收外来的乐曲,达到盛唐的境界,唐玄宗的爱好倡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望月怀远
五言律诗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注解】:
1。情人:怀有深情的人,这里是作者自称。
2。怜:喜爱。
3。“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4。露滋:露水湿润。
5。盈手:言月光光辉有余,但却不能揽取满手。盈,充满。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这首诗的起句“海上升明月”气象雄浑意境阔大,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深具韵味。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者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开阔,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有《曲江集》。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言律诗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que4):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津,渡口。
5。宦游人:在外求官或做官的人。
【赏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作者送友人去蜀州赴任;虽依依惜别;却不作悲酸伤感之语;而是以宽广豁达的胸襟气度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没有半点哀怨,反而激人奋进,在送别诗中别开生面。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蘅塘退士评此诗说:“赠别不作悲酸语,腕力自异。”
王勃
(650…676),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