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部分(第3/4 页)
的时候都觉得心虚。所以这本书有太多太多的不足,有些跟经验有关,有些跟能力与态度有关。
本意是借着皇家的大背景,刻画一个有血有肉,亲情温情俱全的皇家画面,至于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这是我最想要的,也是我最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简单一些,真诚一些,少一些套路,哈哈。
再者便是,希望通过主角与母亲、父亲之间的互动,表达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在与父母亲的沟通之中,能够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
现代生活方式节奏快、压力大,即便是与父母亲沟通,我们都是有着太多的不耐烦,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对待一些在生命中不是很重要的过客时,却往往愿意付出更多的真诚与时间,宽容与耐心。
并不是指谁,并不是教育谁,甚至很多时候,是希望我自己能够如此做,多一些时间跟父母打电话沟通,毕竟在外工作,一年回家的次数有限。
唐谋快要完结了,编辑希望我尽快完结,但我感觉距离我设想的结局还有些距离,不过也快了。所以在此恳请大家多些耐心,给我一些时间,让我们一天一天,慢慢的把唐谋的故事讲完,新书开始后,会分神,但争取每天都会更新,每章也不会少于两千字。
努力吧,这些字不要钱,我控制的很好。)
982 时代的发展
萧淑妃对于武媚身上,因为白起而突然爆发出来的杀气,多多少少有些意外。
但反过来一想,白起可是李弘十四岁出征时,而后就带回了白起,虽然带回长安后,李弘并没有再怎么上心,但跟皇后裴婉莹之间的关系可是极为的要好,也是因为老了,加上自从在长安后,就很少去过野外,所以在白起年迈后,才被自己带到了乾陵作伴。
总之,白起在皇宫内,在武媚的眼里,多多少少有些像李弘的替代者,就像刚才武媚拿白起与如今在宫里的虎妞,比喻为少年时期的李弘,跟如今这个时期的李弘一样。
所以白起在武媚心里的位置,就像是李弘的影子一样,对于武媚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
白起仰起头蹭着武媚的手,萧淑妃落后一人一狼半步,而后对身后的李令月等人说道:“赶了一天的路了,你们也都下去歇息吧,我跟皇太后这里,你们就不用寸步不离的陪着了。”
萧淑妃说完后,武媚同样是笑了下说道:“都下去吧,给我们两个老太太留点儿自己叙旧的空间。”
李令月首先行礼,而后身上那皇室该有的雍容华贵瞬间就破功,大呼一口气,扶着义阳的肩头,只乎自己的脚好痛,新穿的高跟鞋有些夹脚了,还没走两步就难受了。
裴婉莹摇头无语,早就跟她说了爬山不要穿这种鞋,但人家为了体型,为了臭美,说什么也要穿,现在吃到苦头了吧。
李弘与李素节、李上金两人,顺着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沿着台阶而下,穿过竹林后,在一间同样用竹子搭建的廊亭内坐了下来。
不用李弘吩咐,花孟与芒种,便与其他宫女太监,在廊亭内的桌面上摆满了茶水与各种点心。
李上金与李素节,在李弘的左右下首坐下后,便开始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李弘,最后还是由李上金开口问道:“老六老七老八干什么去了?刚才见他们跟母妃见礼后,就急急忙忙的走了,有事儿?”
李弘现在的茶艺被朝臣们已经磨砺的越来越精湛了,特别是功夫茶的茶艺,一壶茶都能被他与臣子们喝的茶水失去了颜色,变得如白开水一般。
这倒不是李弘舍不得在与臣子交谈的过程中换茶,而是有太多的臣子,总是在禀奏完政务之后,还要死皮赖脸的留下来跟他探讨其他,小到百姓的吃喝拉撒,大到大唐边疆政事,总之,一旦逮住机会,他们是不会放过与当今陛下促膝长谈的。
而李弘显然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陪同他们聊天,一旦做了决策之后,便是交给尚书省实施,或者是由中书、门下两省来草拟决策,他自己很少参加这样的朝会,所以平时臣子们很难逮住与他长谈的机会,一旦逮住,则是死都不松口。
于是李弘便开始不换茶叶,就一壶茶水,喝的没有了茶味了,那么他就送客,一开始还好一些,一些臣子在品不出茶味后,便知道这是陛下下逐客令了,于是便会识时务的告辞离去。
但随着李弘这招儿越用越熟,臣子们也渐渐从淡淡的茶味中回味过来了,这是陛下故意的啊,是为了赶他们而想出来的逐客令啊!
于是,有些臣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