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但她不想再惹赵兼济生气。只得答应:“老爷,我知道了。明天就给她送去。”
赵兼济稍稍缓了怒气。他不愿再看高夫人。一甩袖子,离开林晖堂,到后花园散心。
花园里虽有几棵花树依然开得不错,可风一吹来,有几片花随风飞舞,他便有了一叶落而知秋的感觉。不禁伤感一回。想到自己已步入人生的秋季,又有多少风光可享呢。伤感了半天,不知不觉踱到一个梅树前。看着梅树。他忽又想起黛玉的诗来。不禁觉得刚才自己的烦恼有些可笑。自己的心胸境界,竟赶不上一个**了。
他忍不住轻轻的吟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他正吟哦得起劲。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掌声。猛回头,却见一少年的公子轻摇折扇。笑着站在花丛中。这公子玉树临风,朱唇玉面。目如朗星,赵兼济笑道:“原来是柳郎中啊。”
原来这人是理国公柳彪之子柳暄。
当时四王八公,这柳彪便是八公之一。四王八公俱是开国的功臣,但当今皇上以文治天下,当初的四王八公现在都渐渐的没落。基本上都没什么实权。但唯有二家除外,一个便是理国公柳彪家,一个便是镇国公牛清家。这柳彪和牛清小的时侯,都当过当今皇上的陪读,所以与皇上感情极好。皇上十分信任。虽二人任国公后,不再任朝中的要职,但家中子侄却被皇上提拔不少。便如这柳彪的大公子柳暄,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已是户部设在全国十三个吏司的郎中之一了。
柳暄做了个揖笑道:“赵总督写得好诗。”
“这诗不是老夫写的,是老夫义女林黛玉所写。”
“林黛玉?”柳暄微微一愣;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写的?
二十五章
二十五章
昨天他有事离了扬州,回来后就听下面的人禀报,说林家最近出了场大事。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柳暄当时十分惊讶,他在扬州,虽只担任着户部朗中,主管东南一带的钱粮,但因父亲柳彪的关系,他常常入宫。皇上也爱问他些江南的风土人情。所以,他除了户部的事外,也多派人手,查探江南各地风土人情。尤其最近,皇上有意让他回京,他更怕皇上问起什么事时,自己答得有误。所以多派人手,细查民情。这一听之下,他吃惊之外,更想查清能掀起这件大案子的背后推手是谁。
按理说,柳如江虽想得林如海的家产,但绝不会干出往赵兼济墙家墙壁上贴揭贴这种大事来。毕竟他是当过官的人,知道这件事的轻重。
那么是谁能干出这样大的事呢。他琢磨再三。忽想到父亲说过的话。想查证谁出什么事,就看谁最能受益。
这件事里,谁最后受益呢。琢磨了一会。他突然想到一人,那就是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这件事最受益的,应是林黛玉。可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林黛玉不过才十二三岁,如何能干出这样大的事来。他念头一转,突然想到,林如海这人一直任盐运使,虽平时十分低调,但却一直得皇上信任,此人想必是个深藏不露的角色。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林如海生前按排。防止自己死后,女儿被人欺侮呢。这个念头一起,他笑着点了点头。把这件事过了一遍。便想到一个人。二江总督赵兼济。听说赵兼济这次替林黛玉出头,后又收了林黛玉做义女。现在外面都盛传赵兼济重情重义,为护林如海的遗孤,竟同时开罪了贾府和林府。
柳暄嘴角闪出一丝笑容来。如果林如海生前与赵兼济达成某种协议。赵兼济得了什么好处。那就怪不得他出手了。
推进这个结论,他便笑了笑,赵兼济不管得到什么好处,总归是做了件好事。自己虽猜出,但装做不知也就是了。
所以他并没往下深查。只暗中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很是聪明。
刚才他恰有一件公事。来拜见赵兼济。他也算赵府的常客。平时与赵兼济的关系极好。所以直接就进来找赵兼济。谁知竟听到这一首好诗。
他把这首诗重念了一遍,越觉此诗大气磅薄。却又洒脱自然。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就写出这样的诗来。这人的心胸智慧,实在令人敬叹。
他正想着,赵兼济突然心里一动。这柳暄本性家世门楣上上之选;更重要的;此人本性良善。这个最重要。一个人善良了,便有些缺点也无碍。这象这柳暄,经常觉得自己聪明过人。还总装成一付老成样,可不经意间,还要下意识的卖弄了下。这也算年轻人的轻狂好了。不算大事。他暗暗有了个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