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4 页)
真的不希望玉树临风的柳暄从此消沉下去。甚至对人性都没了希望。
她想了想,在柳暄身后慢慢的说道:“柳暄,其实,这一切责任,并不能都怪到你母亲和刘清的身上。这是……是制度造成的。”
柳暄并没有回头。制度这个词他没听说过。他只以为黛玉在宽慰他。
黛玉慢慢地,细心地说道:“男人一妻多妾的制度,其实就在人的私欲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了保证男人的**。它把一个家里的人人分成了无数的等级。男人去欺压女人们,而女人们内部就为了争夺更大的利益互相仇杀。
正妻想灭了妾,妾想当正妻。嫡母想害了庶子,庶子想害死嫡子自己继承家业。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女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卷进这场斗争中。想独善其身都不可能。
遍观四周,有几个家庭真正的做到美满幸福。一家子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都是这制度造成的。所以,柳暄,不要太难过,不要太悲伤。遇到这种伤心事,当你站到一定高度看这件事时,你的悲伤就会少很多。你现在需要做的,你就会尽量想办法,让事情平稳地过去。让家族名声别太受损。让杨姨娘能好好的活下去。让世人的言论有利于自己。”
黛玉的话很慢,为的是让悲伤中的柳暄能清楚地听进去她的话。
一个男人,不管他如何的悲伤,如何的难过。他最该做的,是处理好事情。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情绪去悲伤。
。。。
第十二章 缝纫厂
柳暄转过身来。他凝视着黛玉。他突然想到黛玉在牢中说的话。我不会嫁给有一堆妾的男人。我的男人只能有我一个女人。当初以为她胡说八道,以为她只是想拒绝自己。原来,她早就有清醒的认识了。她知道。男人一堆妾室的后果就是互相厮杀!柳暄忽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想到了弟弟生母不明不白的死。原来,不但清儿如此,连母亲也是如此。他其实早就该知道了。只是,因为从小就是理国公府的大公子,他得到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他的父母也努力在他面前给他最好的。所以他便很少去想一些事。为什么父亲连续几个姨娘都不明不白的死了,为什么他只有一个弟弟。还是母亲亲养的。原来,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裸的厮杀。
从不知道,她在善良,狡滑,倔强,脾气强悍外,还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她的话一针见血。但绝对是把真相完全扒给了他。
而且,她告诉自己,他该怎么做!
从来都以为,女人要靠男人的。从来以为,自己的智慧是超群的。可现在,对着黛玉,他感到了自己的可笑,自己的渺小。
是的,他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在这悲痛自己的命运。不是埋怨皇上当初的指婚,他该把这事处理好。而这件事的关键。首先要处理好杨姨娘。一想到杨姨娘,柳暄有点发愁。杨姨娘刚才说了,她万念俱灰。想出家为尼。但绝不在家庙里。因为那样,只要柳暄一离家,她就得被害死了。杨姨娘现在对家太恐惧了。可是,若依杨姨娘的话让她出家。万一杨姨娘把家里的事说出去。对理国公府是莫大的打击。杨姨娘知黛玉救了她。杨姨娘还想着跟着黛玉。可柳暄知道,杨姨娘不可能跟着黛玉。因为,这会使二人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清。杨姨娘糊涂。他却不能糊涂。
柳暄想到这,眉头皱得极深。抬头看了看黛玉,他现在对黛玉有一种莫名的信任。他觉得黛玉的见识是高远的,想听听她有什么办法没有。可转念一想,黛玉是一个没出阁的姑娘,这种内宅事又怎么好同她说。他这一迟疑的功夫。黛玉已看出一些他的想法了。黛玉笑道:“杨姨娘的事不好办?她还想出家?”
柳暄点头说道:“黛玉,本来我。。。。。我不该和你说我这些内宅的事,可你的见解一向高远。我现在是身在此山中,都有些看不清真相了。杨姨娘一直想出家。又不想在家庙。”
黛玉微一沉吟说道:“柳暄,这要是别人的事。我还真不敢说。可我知道,你这人其实很善良。不是那种自私冷酷的人。你一定希望身边的人都活得很好。你虽不能让全天下改变这种制度。却可让自己的家改变这种制度。那杨姨娘原是可怜的女子。她一生的命运可能就在你一念之间。你何不放还她卖身契。放她为自由身。给她一些金钱田产。许她日后可嫁人。她有了过好日子的希望。自然渐渐淡了出家的念头。而且,人过上了好日子。自然不敢破坏这种好日子。总比人绝望之下,不顾死活,再说出什么的好。再说句不怕你恼的话,只怕就是杨姨娘不说什么,京城也都是谣言了。所以。放不放过杨姨娘,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