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为人嘛。给我一百万让我跳楼都成。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其实要他们真正去成为英雄的时候,他们又认为自己舍弃总是要比别人多,于是他们喜欢看电影里的英雄是如何的伟大,宁愿相信英雄是神的传说,而不愿意真正地去成就英雄。甚至于有的人不仅自己不愿意成为英雄还拖住别人,让别人也不要有成为英雄的可能。于是郁闷成为了流行词,本来青春的年轻人成了在城墙根下常常徘徊的背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龙蛇传说(144)
八达岭位于京城京郊西北,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八达岭这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南口相对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在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据《史记》记载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居庸”之名从何而来?是秦始皇筑长城,从南迁徙一批贫苦农民和囚徒,到军都山妫川小盆地定居,称为庸徒居处。汉武帝时,将妫川置居庸县(仿延庆)。《水经注》所记载的关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势,与八达岭的地理环境相同。
北魏时期,也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八达岭长城在明朝得已重新修筑。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城墙在军事上的重要,当了皇帝后,即“高筑墙”,设防备战,其时各州府县,也纷纷兴筑城池。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加紧练兵屯田,以防元残余势力南侵。
从驿站出发,大概三柱香的工夫,我们就到达了八达岭脚下。高高的八达岭高高地耸立在天地之间,白云在城墙的脚下,我们矮矮的身子又在白云的脚下。自古以来人们就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英雄也枉然。我是小人,也是英雄,这会儿又成了好汉,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幸运和快活。八达岭,一座用石头和力气垒起来的神话,酝酿了多少传说和故事。我无从知道。但是高高的城墙,全是花岗岩垒聚起来的。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我还是能够感觉到花岗岩一般的硬性和霸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龙蛇传说(145)
我们在岭下下了车,把马拴在林子里。这个时候的岭下,长满了嫩黄的枫树林子,在林子里时不时的露出一两块峥嵘的大岩石,在触目的一刻还以为是几只潜伏的猛兽,着实吓了我一跳。嫩黄嫩黄的枫树叶儿,成山成片地连着,走在林子里太阳将每一片叶子都弄成了琥珀,仿佛这里就是记录时空和历史痕迹的化石场。这里的每一片叶子似乎都独具生命,即使是偶尔不小心被眼睛划伤的叶子,也能够在我们伸出手与它的肌肤相触的一瞬间发出颤抖的挣扎。太阳在林子的上空张着脸,林子里时不时地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山风搅乱了原有的清幽,一片片嫩黄的叶儿发出了的金银一般的声响,着实叫人喜欢。
女人们十分欢喜这里的气氛,都说这里的气氛跟通吃岛上给人的感觉很相似。有山,有风,有草,有花,还有浪。女人总是浪漫的。她们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被她们自身的柔美给涂满了精彩的颜色。阿珂拉着双儿的手,大声地对我说道,小宝,要是这里能够有一座房子,全是用林子的木头一根根拼起来的,那种小户人家的茅草房子。每年这个时候来住上一段日子,可舒服了。是啊,真有这样的房子,我们就不要什么院子了,这里所有的林子都是我们的院子。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