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郑孝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有个秩序的,那么这些秩序要合乎礼的要求。礼讲究尊卑长幼、男女尊卑长幼,在讲究这个东西的。这个是一种文化、一种素质。没有礼,无礼就没有秩序。礼的秩序反映在建筑的秩序上,有序的,不是无序,不是随意性的,它有这么个东西,反映了这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气。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深 宅 大 院(四)
【解说】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人们为了抵御当时游牧民族的入侵,开始在这里筑城。汉代刘邦建国后就把自己的儿子刘恒派到这里防备匈奴,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由于有这样的渊源,平遥在过去也被称为中都。 山西在元朝时是蒙古贵族统治的中心地区。为了重树汉族皇权的威严,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明朝统治者认为有必要按照严格的儒家礼法,来重新安排城市的布局。 【采访】郑孝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有个礼。我个人做人要有礼,我家庭要有礼,国家要有各种各样的礼式。我们这个城市建设建筑方面,有礼的依据的,那就是《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具体地规定,讲我们都城怎么规划。除去《周礼》之外,各个朝代还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定。   。 想看书来
深 宅 大 院(五)
【解说】 平遥古城的初期建造年代相传为西周时期,现在看到的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城基础上重筑扩建而成。城池周长为6163米,墙高12米。平遥城墙在清朝四百多年时间里,曾经有过四次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咸丰元年。这次修缮历时三年,和前几次不同,这次工程是由商人主持,工程所需资金也是由平遥城中二十四位商人解囊相助。 平遥城墙在商人们的主持下,有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城墙的雄伟坚固使城里的人们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但是,加强城市的军事防御功能并不是晋商的唯一目的。在这项巨大的工程中,他们处心积虑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军事设施的修建中,同时能和儒家的文理融合起来。 【采访】张燕生 协同庆票号分庄常柜后裔 孔子不是在春秋的时候做过中都宰吗?它是鲁国的一个地名,也是中都,平遥也是中都。所以平遥人借助这么一点线索,就把孔老夫子也请到平遥来,把他的弟子们,也在敌楼上修三千垛口,七十二敌楼。象征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它不是就此而止,并不是让这些人来平遥城墙上一站就了事。不是那么个事情,它是什么呢?因为是敌楼也好,垛口也好,它是武备的,防御工事嘛。用文的意象,孔子的弟子是文化的文,它代表文化、文教,用文教的意象来取代武备的设施,就是偃武修文的意象,就是停息武备,修明文教,就是从此不打仗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深 宅 大 院(六)
【解说】 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平遥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根本原因是它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内有许许多多知名或并不知名的古代建筑也被保存完好。 临汾地区的魏村地处偏僻,是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在村子里有一座古代建筑和村子里的老百姓混杂在一起。牛王庙戏台是元代建筑,在古建筑专家,特别是研究中国戏剧史的人眼里,它的名气可以说如雷贯耳。 山西晋城一个叫寺南庄的地方,宋代建造的大殿仍然那么神采夺目。 这样的例子在山西举不胜举,倘若五台山、云岗、晋祠这样举世瞩目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尚可理解。问题是那些散落在山西各地的大量古代遗存,还能保有今天的面貌,就不能不对与这些文化遗产世代相伴的山西人重新打量了。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但这里的民风淳厚,排斥尚武好斗。宋人谢悰说:“地高气爽,土厚水清,其民淳且厚”;明代《山西通志》记载:“士穷理学,兼集辞章,敦厚不华,淳俭好学,工商务实,勤俭……”;“其民重厚、知义、尚信、好文”;“淳而好义,俭而用礼”。 同时,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明代以前这里涌现出晋文公、王昌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关汉卿等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这对山西的人文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晋人勤俭、耐劳、礼让、诚信的民风蔚然而立,平遥古城的完整保存并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或许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吧。 在平遥,在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