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比如中国只能生产鞋子,而美国只能生产电脑,那么如果中国人需要电脑或美国人需要鞋子,双方只能通过交易实现。但即使双方都能生产电脑和鞋子,贸易也能使得双方获益。因为中国人可能更精于生产鞋子,美国人可能更精于生产电脑,那么通过交易,双方的效率都能提高。
但如果中国工人生产什么都比美国人擅长怎么办,还会有交易吗?假设中国工人每10分钟能够生产一双鞋子,每20分钟能够生产一台电脑,而美国工人每半小时才能做出一台电脑,每一小时才能做出一双鞋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不交易,那么美国人需要工作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出一双鞋子和一台电脑,中国人则需要工作半小时才能获得一双鞋子和一台电脑。
但如果双方可以自由交易,那么中国人花20分钟做两双鞋子,美国人花一小时做两台电脑,之后双方可以用一双鞋子换一台电脑,最后双方皆大欢喜,都节约了50%的时间就获得了两样商品:中国人的工作时间从30分钟减至20分钟,美国人的工作时间从一个半小时减至一小时。因此,即使贸易双方有一方处于绝对优势,其最佳策略还是全力生产最有优势的项目,比如中国人就努力生产鞋子;另外一方虽然处在绝对劣势,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最有效率,比如美国人就努力生产电脑。之后双方通过贸易,还是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所谓的比较优势(parative Advantage)。
汇率战争 第三章(3)
但两国贸易都是在追求最大利益,中国人不会因为自己擅长做鞋子,就白给美国人做一双。中国人之所以会向美国人出口货物,是因为向美国出口货物有利可图,能够换回来美国的新鲜玩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中国人效率奇高,做什么都比美国人强许多倍,也无法鞋子、电脑一起做,然后一股脑儿卖给美国人。卖鞋子给美国人,是为了能够从美国换回我们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都做了,美国人做什么还给我们?如果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卖给他们东西,岂不成白给他们打工,换回一堆标有数字的废纸?
在进行双边贸易时,当中国鞋商把鞋子卖给美国人后,他收到的是美国人给的美元。但鞋商拿着美元是没有用的。他们给工人支付的工资是人民币,租厂房用的是人民币,给政府纳税还是人民币。因此,要想让自己的生意能够继续运转,他必须把自己从美国人手中换到的美元再转换成人民币,以便支付上述费用,然后再小赚一笔。但是,美元不会无缘无故地变成人民币,要想把自己手中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必须有人愿意用手中的人民币来换鞋商手中的美元。而手中有人民币的人为什么要换美元呢?他也不是做好事不求回报,而是他希望得到美元,以便去买美国人的商品(电脑)或者资产(电脑厂)。
美国人向中国人出售他们的电脑时也是如此;他们需要把自己赚到的人民币换成美元以便继续运转,而有人愿意用手中的美元换人民币,是因为这些人希望买中国的商品(鞋子)或者资产(鞋厂)。因为,出口和进口是相等的,所以双方才能持续交易。
当然,这不是说每年两个国家的贸易额都需要对等,而是贸易额早晚要对等。好像《无间道2》里一出场就被干掉的老爸告诉我们的一样:“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如果双方有一方总是赚到,另一方总是亏,那么久而久之对方就没有资产了。如果没有资产了,那么其货币也就没了价值,因为谁会对换不了东西的废纸有信心?这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人最后没资产了,也就没有人会接受美元了,因此用美元什么也买不到。
所以中国卖美国人的东西总值大过从美国买回来的东西总值,收到的美元其实相当于“债条”,意思是你早晚都得还给我,你拿走的那些东西,不论是给我商品还是给我资产,反正你要给我点什么。但这个“债条”有一个风险,就是如果“债条”收了一大堆,但对方资产还是那么点,或者对方资产增长的速度没有积累“债条”的速度快,那么就麻烦了。这样下去,“债条”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两国的贸易不会出现一方永远顺差、一方永远逆差的情形。贸易顺差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段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段的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一个国家如果贸易顺差了,这说明外国人买你们国家的商品多过你们国家买外国货的数量。他们都想买你们国家的商品,他们就需要先买你们国家的货币。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