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不同意,这7个人全部同意。我们给他们一个协议全是英文的,他们看不懂,但他们马上就签了。
大家搬到杭州,也就是我家,也就是阿里巴巴公司诞生的地方。到6月的时候,有内部员工在内网上贴帖子,说马总,我们看到了一个对手,有一家公司叫淘宝,他们的思想跟我们一样,风格也一样,跟客户的服务也一样。
2003年年初,马云看到eBay已经下定决心进入中国,同时eBay在全球市场也将渗透进阿里巴巴所在的B2B。马云决定抢先一步进入eBay的C2C市场:“打架就得在别人家里打,打不打得赢没有关系,至少能把别人的家里打得乱七八糟,把家具都给砸烂了;打得赢当然更好,那eBay在中国市场上就难以壮大。”正是这种先人一步的策略与眼光;为淘宝以后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阿里巴巴的前6年,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悄悄进村,迅速抢占市场”,从B2B到C2C,到淘宝网,再到支付宝,马云尽在做些外界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一件一件地做下来了,而且做一个活一个。在人们都认为中国的环境还不成熟的时候,马云认为不能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去做,因为好了以后就轮不到你了。
“2001年、2002年,在互联网最痛苦的时候,我们在公司里讲得最多的字就是‘活着’。如果互联网公司都死了,我们只要还跪着,我们就是赢的。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而等到互联网春暖花开、各公司纷纷排队赴海外上市,马云拿着8200万美元风险投资,说:“没必要过早上市,把我们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底下”
马云对上市总有与众不同的理解,其不上市也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非上市公司的很多商业机密不必要向外界透露。而上市公司的财务及股份则需要公开。因而也就会更多地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底下。马云曾这样说:
我们没有上市是最有优势的。
2003年7月,在一片质疑声中,阿里巴巴突然抢入被eBay中国垄断了90%份额的中国C2C市场,推出以免费为号召的淘宝网。
当时,就在马云访美期间,淘宝网公布了本年度财务数据,结果显示,在6月,因为阿里巴巴在CNBC电视台的广告攻势,一些eBay的大卖家已开始通过阿里巴巴采购商品。eBay总部因之对马云在美国的一切行动戒备有加。据说,凡马云发表的言论,eBay的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传真给公司CEO惠特曼。所以后来有评论家说马云的言论很可能是为了故意迷惑对方。
马云对eBay也不敢轻视,对eBay的一举一动都分外关注。“eBay公司所有的高层资料我们都会详细分析,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打法,他们擅长的各种管理手段和应招特点,我们都会仔细研究。”马云说。因为eBay是上市公司而阿里巴巴不是,惠特曼对淘宝的了解尚不及他对eBay的了解。
尽管马云要求不要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底下,一切悄悄进行。但马云并未放弃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用“既扔鞭炮,又扔炸弹”的手法来迷惑敌人。
我既要扔鞭炮,又要扔炸弹。扔鞭炮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迷惑敌人;扔炸弹才是我真正的目的。不过,我可不会告诉你我什么时候扔鞭炮,什么时候扔炸弹。游戏就是要虚虚实实,这样才开心。如果你在游戏中感到很痛苦,那说明你的玩法选错了。
淘宝在一年之中就令外界改变了看法。作为后起者的淘宝不光在Alexa排名和在线商品数量上超越了eBay中国,在交易额、成交率、日新增商品数、注册用户数和网页浏览量等指标上,亦高出后者一截。
这就迫使eBay不得不加强了对淘宝的回应。首次交战之后,淘宝的无可限量的气势使eBay一下子乱了阵脚,立即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而这些却在不自觉中使马云他们省了不少力气。
2005年eBay宣布在中国投入1亿美元时,马云砍掉了2/3的市场预算,并且在头7个月冻结了广告费用。“淘宝也确实特别能花钱。但现在已经不需要花太多钱了。1亿美元不仅帮助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培育,也帮助了淘宝。淘宝市场效应已经建立。”
淘宝和eBay竞争的时候我们投了一亿人民币,eBay要投一亿美元,商战如果靠钱的话就不需要企业家,靠的是脑袋,中国当时一个亿的人民币已经是很厉害了,花一亿美元是愚蠢,如果说花一元钱就可以买一包面条,你说我出20元,这个是你傻,既然你(eBay)有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