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母亲。
洛表镇的富庶和古典意趣使我感到愉悦。我看到木板门里伸出的一个老年人的包着白帕的古典的头,慢慢地从一个意象变成了形象。在长长的石板路上走过的青衣黑裤的居民与镇外的乡民,分明就是古前先人的灵魂在物质时代里的复活,并且和我,和更多的外来者在当代世界的腹心地带淡然过往。
一番古色古香的人事和包含他们的建筑,金钱背后的遗风,都会使人宁静,多情。
但我此行的目的地在麻塘坝,僰人的悬棺就停放在那里的峭壁上。
之前,我已在两家刊物上发表了关于僰人悬棺的散文诗。我意念中的悬棺应该是在无人插足,山下云雾缭绕,恍若仙家亲莅的茫茫群山之中,它们具备了供后人仰视和唏嘘的诗一般的氛围,迷宫一样的层次,生命和死亡携手飞翔于山崖、时空之间的无穷感怀。
路上,绵绵阴雨飘着,正适合一番吊古探野的心态。我的想象简直可以脱离文字和基本的环境了,啊,天上的人!
刀耕火种。
麻衫葛衣。
刀光剑影。
野酒荒宅。
铜鼓金角。
啊,还有那望不断的莽苍喀斯特地貌,想不完的逝去人事,赶不上的阳刚之魂……
但我失望了。稻田,玉米地,在机耕道上啵啵啵地颠簸着的手扶拖拉机,令人生厌的土路,导游者毫无表现力、背诵课本一样的讲解,几个小卖部那痘子似的糖果……怎能是半神半仙的僰人所栖息的地方?当年的旌旗、血腥、屠刀、点将台怎么能容忍如此平庸的地貌?日月在上,山河居下的中间悬着的对生命无以尽兴、而渴求灵魂永离罪恶的大地的亡者,他们至今仍在忍受尘世的喧嚣。
敬畏死者,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鬼使我们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哀悯死者,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不洁所产生的内疚;而将死者和他们的棺椁当作旅游文化的“摇钱树”,就是后人的忤逆不孝了。
啊,宁静!宁静又在哪儿?
迂腐者绞尽脑汁想找到那些棺材是如何安放在山崖上的答案,我想他们是失败了的。谁能丈量灵魂的高度,以此来测算历史的沉沦、变异、深度和被后人根据自己的胃口烹调过的色香味?谁能找到灵魂升入太空的路径,从而满不在乎地以物质的形式诠释它们?
很快地,我离开了此地。
太阳出来了,它是不是僰人祖先们遗失在灵魂之侧的一面镜子?
搁下笔,才想起冲好的一杯咖啡,它已经凉了,像一个已经僵硬下去的友情或爱人。原来是指望咖啡来提神,能顺顺当当地写完这一章节,但神志在进入昂扬之后,竟什么也记不得了。
喝下咖啡,心也凉了下来。
窗外的夜色松散散的,隐隐能看到泛白的江水和两岸,对面的大山映在天幕上的影子;来自农舍穿透了江面雾气的灯火,恍惚一个囚了整整一生的梦。
仍然是一个人。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时,我才觉得指望没了,空空的居室里,所有物品就是寂寞本身,我望着它们,它们也回望着我,这瞬间,泪水涌出了眼眶……
第十一卷 第一章
机会用尽了。新的时机什么时候到来?阿鲁耶达,我又回到金沙江边的这所普通得如同它本身的气色一样的大学校园里,工作,工作,然后是我的创作我的球队和我的孤独。大凡同所有建筑在大江之滨的城市具有的向时空扩张地势的可能一样,我以为只有在水边出现的校园才必有一股灵气,不管这灵性来自于实物实体本身,还是自己的独特悟性,在水边,就是福祉。
你在哪里?你是否一如既往地想起一些日子,它们被你挡在地狱门口,要在那儿等待我的降临?
楼房将夜晚披在身上的时候,我们是黑暗的殉葬者。
时间,它本身就是埋葬。
我们的机会在哪里出现?
阿鲁耶达,爱情本身的危机使我们心醉神迷,忘乎所以地追逐、痛哭、叹息、失望,甚而至于看破了红尘,可我们什么时候明白了爱一个人本身就是危机呢?
或许一切都可以重来。我一遍又一遍地聆听卡本特的《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来》),感受着卡本特青铜般的音质所浸透出的浑然的忧伤,然后我忘情地吟唱,一唱就是泪流满面。当我从一本书上得知这个音乐组合中的妹妹死于因心机梗塞造成的厌食症时,我望着茫茫的金沙江,久久沉思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