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为有形的典范,我学不到你,但你的模式使我这独来独往的人得到许多观念上的平衡。”
有一次,就在林海音的客厅里,她问罗兰说:“人家说我霸气,你觉得我霸气吗?”她又告诉罗兰她认为自己是个生活者,罗兰特别记得林海音说这话时的沉思表情。有一段时期,罗兰和林海音比邻而居,两家的后阳台相对,但林海音住的高一点,两人在后阳台说话,一个要低头,一个要抬头。有一年过年,罗兰把一张“恭贺新喜”贴在后阳台上,然后打了个电话给林海音说:“海音,请到后阳台来看啊!我给你拜年。”林海音到后面看到“恭贺新喜”很高兴。她进屋后隔了一会儿,也打电话给罗兰说:“罗兰,你也出来看啊!”罗兰出去抬头一看,原来林海音用毛笔写了“抬头见喜”四个字贴在墙上。
罗兰说:“海音说过,‘我这个人不藏私’,有一次我想自己出书就去请教海音,她非常仔细认真地一步步教我自己怎么找印刷厂、怎么叫纸、怎么找人经销,后来我真的自己出了好些本书,那是我感到最有成就的一段日子。” 。 想看书来
5。好吃、好谈、好朋友
林海音家的客厅不但有她那一辈的朋友,就是四五十岁的中生代,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都爱上林阿姨、林奶奶家。邓佩瑜说:“夏伯母很真,有一种文人的天真,每次我们要拍照了,她总是最先打扮好了说:‘我准备好了,你们快点!’她也有一颗年轻的心,我们聊天谈到衣服、鞋子什么的,她总是兴致勃勃地在旁边听,在关键处插一句:‘我也要!’有时我们谈到工作上或生活上的事,她会很仔细聆听,而且很快地抓住重点,说出她的看法。很多女强人只做大事,不做小事,但她大事小事都做,小事做得细致,大事做得气派!”
作家杨泽初到夏府作客,看到在座皆是比他年长一辈的,心里有点忐忑,但他很快地就“在林先生可亲的笑容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编辑宋雅姿自称是夏府的“资深吃客”,最喜欢接到林阿姨亲笔邀请函,事前盼望,事后回味,她说:“喜悦可达一周,真是划算,就凭这份荣幸可知自己是个有福气的人。”
在“来客留言簿”上可以看到夏府的“资深吃客”还不少呢!留英作家游复熙、季光容夫妇留言说:“这是台北市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两岸开放后,《城南旧事》的林海音家,也是大陆文化界访客非常想拜访的地方。作家舒乙、邓友梅、金坚范、陈子善、指挥家李德伦,还有林海音的老师成舍我的公子成思危都到过林海音家,成思危还在留言簿上写下:“字字珠玑自生光,深情至性入文章。信手拈来皆佳作,不拘一格尽流芳。”邓友梅也留下:“林姐姐,在我最困苦的时候您的作品给了我安慰、信心和勇气,今天到您家中,发现我在台北也有了个像家一样可以得到温暖和安慰的。”
正如出版人陈远建说的,长久以来,夏府一直是全台湾艺文界人士的温馨之家,随着海内外以及海峡两岸的交流,夏府成为全世界华人艺文朋友温暖小聚的佳所。他说:“夏府两老的风范,是台北令人怀念的地方。”
一九九四年六月,中国大陆有一个十四人的儿童文学访问团来到台北,林海音邀集了北京的孙幼军、樊发稼、金波,湘潭的金振林,还有多位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林良、李潼、桂文亚等人来家聚会,这是一次难得的两岸儿童文学作家之夜。后来北京的金波在留言簿上写道:“我一直梦想着何时能到台湾来拜访您,没想到这个梦想这么快实现了。今天到府上,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希望您和何凡先生常回北京看看。”
孙幼军也在留言簿上写下:“读您的《城南旧事》,总觉得我是顽皮的小孩时,就在北海公园的漪澜堂前的冰场上看见过您。”这样充满儿童风味的话。樊发稼留下:“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读您的作品,今天我第一次来您家,激奋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述……您的许许多多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您的人品文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而台湾作家李潼也写道:“林先生的人美、声音美,生气勃勃更美,这动人的活气,是天生气质,希望也是能培养的——我暗里欣羡。”
林海音不但声音好听,更吸引人的是她永远不散的人生,俏皮风趣,勇于寻自己的开心,随便说什么都能成为众人注意力的焦点。到她家作客的人都觉得开怀。林海音像撒下一个网,许多人在林先生家的客厅里认识,成就许多文坛事。
何凡、林海音家的客厅,不只有中国客人,还有外国客人,美国人、德国人、澳洲人、韩国人、日本人,他们大都是研究林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