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要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开动媒体机器向全球推行,否则中国将永远失去全球事务的话语权。
近一段时间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有一个重要的现实背景,它不完全是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改革与反改革的博弈,而是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或称经济危机的连带影响。简单说,危机发生后,美国所倡导的一切,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久正确性,便遭到了质疑。而一些人出于多年的熏陶,不愿承认美国的失败,其实也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总是力图淡化美国的危机,认为美国跨过危机后,依然会健康蓬勃。但至少在目前状态下,沿着美国的〃普世价值〃指导方针,他们已经显得底气不足。事实上,这种争论并不是纯理论可以辩出胜负的,它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验证。
〃普世价值〃这个词具有强烈的宗教含义,其源头也确实是欧洲宗教。欧洲历史上,对于这种宗教〃普世价值〃的强制统一与自由改革,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最终造就了今天的世界格局。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凡是强制性坚持宗教〃普世价值〃的,最终都比较落后和贫穷;凡是大胆变革宗教〃普世价值〃的,最终都成为强国。这对于理解和对待现代美国版〃普世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基督教曾经是一整套社会管理和道德价值的准则,深入到欧洲各个国家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细节。基督教的核心就是经典著作《圣经》。《圣经》在基督教看来是一本不能改动的书,甚至是一本自诞生以来就没有改动过的书。基督教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统治,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对于《圣经》的解释权。因此,基督教实现社会统治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少数专业神职人员来解读《圣经》,并据此对现实社会的诸多事务做出是非评判。这种状况实质就是教会垄断、掌握了对于《圣经》的解释权,对于基督教〃普世价值〃的解释权。其他人对于《圣经》〃普世价值〃的解释,如果与教会相悖,就会被教会视为大逆不道。
由于文化普及有限,基督教垄断〃普世价值〃解释权的统治方式延续了很长时间。说白了,就是大多数人都不懂,只能听少数人的。一旦文化普及,人们对外部世界了解增多,便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垄断〃普世价值〃解释权的武断方式就出现了危机,其结果就是人们摆脱教会的垄断,自由解释《圣经》的〃普世价值〃。
自由解释《圣经》〃普世价值〃的第一个形态是语言。基督教会对于《圣经》〃普世价值〃垄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拉丁文长期是教会的官方语言。在欧洲各国演变为主权国家的进程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起的作用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将《圣经》翻译为各国语言。在这种语言翻译过程中,教会靠拉丁文垄断解释权的方法,就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各个国家的语言形成不同版本的《圣经》,必然造成宗教权威地位的下降。更为具体直接的表现是某些国家的教会开始独立,例如英国。
自由解释《圣经》〃普世价值〃的第二个形态就是民众自由解读。欧洲各国的语言各不相同,拉丁文对于欧洲各国百姓来说,普及程度还不如今天英语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因此,《圣经》翻译成各国的语言,立即使得很多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并可直接产生自己的见解,而不像以前那样,只能从教士那里间接获得解释。人们自由阅读《圣经》,自由解释《圣经》,恰似中国的一句老话,〃人皆能成佛〃,因此必然造成人们对于《圣经》〃普世价值〃解释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基础就是从自己出发,让经典、让〃普世价值〃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而不是因循别人的观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普世价值”不过是一个“行业标准”(2)
上述两种对《圣经》〃普世价值〃强制统一性的消解,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宗教改革,产生了所谓新教。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观点,实际上就说明了新教对于教会曾经垄断的〃普世价值〃有了自己的解释权。从结果上看,最坚守教会〃普世价值〃的西班牙、葡萄牙最先衰落了;最先自由对待《圣经》〃普世价值〃的荷兰后来居上;最先由于地理等原因而独立于欧洲教会的英国,长期领先世界;处于教会传统与新教交错状况的法国,失去了曾经欧洲第一的地位,再也没有成为世界的领袖;彻底远离欧洲教会的美国,则终于达到了今天的地位。而且,美国也是宗教派别最多的国家,它对以《圣经》为中心的基督教〃普世价值〃的解释,显示出比欧洲更加随意和自由的状态。
结论很简单,拘泥于欧洲教会〃普世价值〃强制性解释的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