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慢扩大起来。那个时候没有人,于是,女娲就造了人。
这就是华人的来历。这是一个优美的始族起源的神话,这是一篇深沉的始族史诗。
实际上,华人所在的蓝田地区像北京周口店一样,在过去的几十万年的时间里就没有中断过栖息的古人。
那是极远古的时代。今天的秦岭还是一片平坦的土地。来自蒙古高地和西部高地的地表水缓缓地从平地上流过。气候是暖如江南一般,又温暖又湿润。这块平坦的土地上生存着的远古人属于建始人的分支。建始人的遗址在巫山脚下,长江边。从距今二百万年到距今一百万年间,建始人的分支逐渐到达了蓝田地区。
后来,地貌发生了变化,这块平坦的土地开始受到南方土地的挤撞,逐渐地起了皱褶,堆起了一条秦岭。秦岭的升起越来越高,终于隔断了南北的沟通。形成了今天的地貌。
这块土地上的建始人被分隔成了三部分。
秦岭南的部分集中在汉水的上游。秦岭北的部分被隔做了二段。西边的一段集中在兰州,洮河地区。东边的一段集中在华人的这一片山地。这东西二段的中间便是著名的八百里秦川,又叫关中平原。这平川和平原是今天的地貌。在那个时候,却是一片大湖。
距今一百万年,蓝田地区出土了古人类化石,这是一位母亲,叫做蓝田人。在以后,蓝田地区继续有遗址出土,证明了这块土地一直有人类生存。蓝田人的后代一代又一代地进化着,繁育着,走着人类共同走着的道路。华人的祖先从动物人到社会人走到了华人时代。
公元前五千年,平川,平原初步形成。早期的华人扩大了生存的范围。几百年的时间里,华人在渭河谷游走着。华人的主要部分集中在渭河的下游。在这里,华人获得了大发展,形成了华人的始族中心。
半坡遗址的时间是公元前四千年,这是重要的时间标志,表明了渭河地区的食物开始枯竭。一部分华人开始向东进入河南。在河南地区,华人和伏羲人发生汇合。华人也将自己的女娲崇拜带进了河南。在这里古老的神话受到改造,增加了女娲和伏羲兄妹造人的内容。
始族的迁徙与巫文化的传播有区别,本文的女娲神话可能超出了始族迁徙的范围。
关于华人起源的部分就是这样。
我们认识华人是从半坡遗址开始的。到了半坡时代,华人已经能够建起二十平方米面积的穴屋,能够用壕沟围起三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壕沟的深和宽达到了五,六米,这样深,这样宽的壕沟能够阻挡任何野兽的袭击。
华
华是华人的自称,本文从名字的角度考察,华的解释有:
1-秦岭的别称。秦岭南有华阳。秦岭北有华阴。华阳,华阴都是地名。
2-华做花。花在木上。在古语中,只有华字,没有花字。
3-花好看,是个美称。实际上,古语的华字与食物有关,是指植物的果实部分。
华起源于娲的发音。早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有娲的发音。娲是一位补天造人的崇拜。后来配文字的时候配了一个娲字。不但娲字用了个女旁,而且又改称女娲。华字由娲音转来。华,娲在古语中是同样的发音。
华字记载在山海经中:
(华山是第二山的)“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这就是山海经的作者对华山的描绘。
华字在古书中写做华胥,“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太昊母,华胥。”太昊指伏羲。“华胥在陕西蓝田”(吕振羽语)。
以上都是后人的认识。这些认识都将华胥,女娲,伏羲指向了蓝田。蓝田,西安,半坡,骊山,相距不过百里,都在一个地区。
华,华胥,女娲,伏羲,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一回事?二回事?华字是从娲音中转化出来。华是秦岭的古称,秦以后改称秦岭,仍然留下华阴,华阳的地名。接下来的问题是弄明白华胥,女娲,伏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今天当真有六千年前的陕西人说话,恐怕我们一个字也听不懂。可知,伏,华,娲都是对华语和伏羲语的音译词,只记下来发音,不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三个词都是复音词,女字明显是后人加上去的。胥和羲是什么意思?语言越早,发音越简单。说明这胥和羲也是后人加上去的。类似的发音在古语中还有,且(诗经),兮,顼(颛顼)。这几个字是一个音,配上不同的字。可知,胥,羲是词尾音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