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许多人认为影片的主旨是要归于女人天性中的*,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这对男女最后大篷车式的卖淫生活。但事实上却错了,作为小混混,他绝不可能亲手毁掉自己的杰作,为现实也好,为自己也罢,但女大学生的确是件艺术品,是小混混生活中最为成功的证据。而女大学生作为一件艺术品,她从中寻找到的堕落的*也不会轻易失去的,包括那个残酷的爱情。
*向来是金基德用来包装自己影片的手段,所以这部影片与*无关,只与尊严的平等性,只与创造与被创造的辨证有关。难道没有爱情吗?有,只是爱情在这里变得极为沉重,变得很现实,成为平等与征服的代名词!
韩兮
2006…9…15于通县
《绝代艳后》:导演心中的女人
懂权谋的巩俐败给了不懂政治的邓斯特,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我们观影的观众来说。
影片讲述了玛丽王后从14岁嫁入法国宫廷到大革命身首异处这个阶段的故事,其实与政治无关,主要讲述了这个女人的短暂的一生。自古以来,女人就有祸国殃民之说,玛丽王后的奢侈似乎也不能摆脱这个命运,但作为同为女性的导演科波拉来说,这个结论似乎并不是那么入耳,于是她以安东尼娅&;#8226;弗雷泽2001年出版的传记小说《玛丽&;#8226;安托瓦内特:旅程》作为改编对象,而非史蒂芬&;#8226;茨威格撰写的经典传记:《断头王后:革命与婚姻的双重悲剧》因为后者对玛丽皇后的刻画角度更偏重于政治和历史,而前者则更具有人物触感。由此可见,这部电影是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仅此而已。
玛丽十四岁嫁入了法国皇室,但十分不幸的是,丈夫是一个无能,而作为一场政治婚姻的交易品,玛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丈夫无能令她根本无法养育未来的殿下,而另一方面,身在家乡的母亲却催着她一定要产子以求达到奥地利政治上的目的。当然,宫中的小道议论也令玛丽无法释怀。
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女来说,这个压力的确是太重了,她所能够采取的做法就是逃避,也只有逃避能够令她得到片刻的安宁。其实,生子这件事还不是她逃避的唯一原因,还有法国宫廷中的种种教条规矩。
玛丽在驿站的时候便已经领略到这种规矩的可怕,当身上所有的衣服被*的时候,赤条条的穿上法国服饰,这个细节表明玛丽已经开始了被束缚的日子,就连她那只小狗也因为只是流着奥地利血统而不得不遣返回家。除了这个身体以外,玛丽要完全融进法国宫廷的规则之中。这还包括起床时的更衣,早餐时的无语等等问题。
规矩,人说候门深似海,法国宫廷看来也是如此,没有乐趣没有情爱,剩下的只有利益,何时生子,与谁交知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玛丽王后选择了奢华的享受。其实,这种享受是必然的,作为一名王后,她的少女心劲已经被剥夺了,童心在规矩下变得苍白,所以物质便成了对其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当然,丈夫路易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玛丽在奢华方面极尽所能。
但毕竟是女人,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于是偷出凡尔赛参加了假面舞会,于是为以后的偷情埋下了伏笔,英俊的瑞典军官将造就了玛丽王后的完整性。
购物狂多为女性,恐怕玛丽王后也是这样的人,于是她被物质所控制了,尤其丈夫成为了真正的君主之后,而且玛丽终于也产下了殿下之后,这个看似得到了满足的玛丽其实更陷入了一种空虚之中,孩子不能自己完全地照顾,丈夫国事太忙,于是,玛丽用文艺用花卉用服饰来满足自己的心灵,直到那个瑞典军官的再次出现。
偷情也好,通奸也罢,玛丽王后终于摆脱了那个为权力而产子的形象工程,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这也是玛丽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体显。但这个过程是短暂的,虽然很美好,却只能存在于回忆中,王妃,这是不可毁灭的称谓。
这个时候,由于玛丽的奢侈在平民间已经积成了怨气,但很明显,导演并不想一味地突出这种怨气,于是加入了路易国王在对美政策上的失误,这是影片中唯一提到政治的地方,其目的不在于政治本身,而是为玛丽的无辜增加一些筹码。
看不到暴民,只见到那阳光大道最后的隐没,玛丽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导演对这个女人所持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纵观整部影片,除了对美政策一笔以外,没有提到法国宫廷任何的政治问题,玛丽王后的母亲也只是一味的寻求在法国的势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表现。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