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页)
姬泽跪在地上,道,“皇祖母,孙儿明白你的教诲了!”
“樊奴,”太皇太后唤着皇帝的小名,抚摸着姬泽峥嵘的眉骨,“你是我的孙子,我难道不希望你做一个千古明君?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没几年好活了,娘家也没剩下几个人,我握着这把权利有什么用?不过是瞧着你年少气盛。希望帮衬着你,将这条路走的稳一点。”
姬泽道,“孙儿体悟得皇祖母的一片慈心。”
太皇太后微微的笑起来,忽然道,“樊奴,咱们来东都,已经过了大半年了。过了九月,关中今年的粟麦丰收,咱们就回长安吧。”
“皇祖母,”姬泽不免有些意外。
一向坚硬的太皇太后面上神情却透出一点软弱来,“圣人,大母想你父皇了。你父皇如今一个人躺在泰陵里,孤零零的,定是觉得寂寞了!”
第51章 九:丹椒重紫茎(之长安)
神熙元年十月二十日,天子率文武百官从东都返回大周京城长安。一路仪仗盛大,沿着两京间的官道缓缓而行。
阿顾倚在车厢壁上,一张小小的脸蛋因车行多日的颠簸,而显得苍白消瘦。
公主母女随圣驾一道返回长安,阿顾的鸣岐轩中,赖陶两位姑姑以及金莺、绣春自然是要跟着阿顾一道回去的,碧桐阿顾亦是定了会带走,剩下的桃儿、杏儿、菊儿、桂儿四枝花小宫人,眼见的圣驾就要离开东都了,都有几分可怜巴巴的。阿顾瞧着生了一丝不舍之心,私下里问了陶姑姑能否也将她们带回长安。陶姑姑却语重心长的告诉阿顾,这四个小宫人自幼生于兹长于兹,将她们带到长安去,对她们未必是好事;更何况,阿顾回了长安,随着公主入住太极宫,也需要一些在太极宫长大的小宫人,才能更好做事。
阿顾想了半响,终于放弃了念头,私下里托了韩尚宫,令韩尚宫对桃儿几个多多照顾。韩尚宫郑重应了,亲自到了鸣岐轩接走四个小丫头。
圣驾返回西京的行程缓慢,大长公主坐的车厢华丽宽敞,布置舒适,也比阿顾入东都之时精致了很多,但,许是因为阿顾当初对多年未曾谋面的生母的渴望淡化了身体远行的不适,一路赶路行程中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难熬。这一次,却因着放下了所有心事,每日里经受马车颠簸,觉得路途漫长,终日里昏沉欲呕,每日里休息的时候,都是精神恹恹的。
行走的车帘外传来宫人求见的声音,“奴婢小梅求见大长公主、顾娘子!”
伽兰张开帘子,笑着道,“原来是小梅妹子啊?”
小梅便是阿顾初入太初宫的时候,在韩尚宫房中伺候她的小宫人,一次奉韩尚宫的命送东西到仙居殿,遇着太皇太后身边的大宫人端紫,二人叙起来,方发现竟是嫡亲的表姐妹,不由痛哭一场。端紫年纪二十有余,在宫中待不了多久就要出宫了,这次拼了在太皇太后身边的脸面,方求得梅姑姑答允将小梅一道带回长安。
一路疾行的西北风将小宫人的红色裙裳扬的老高,小梅在风中大声道,“听说顾娘子车行不适,奴婢阿娘老家有一种酸梅子,最是开胃不过,车行不适的时候吃了最有效。我身边恰巧有一小罐子,表姐便特意命我送来。”
伽兰抿嘴笑道,“端紫姐姐有心了。”打赏了小梅一钱银子。捧了青瓷罐进来,揭开罐盖,闻得一阵酸甜气息。“公主,”她笑着问道,“这梅子看起来还不错呢,要不要给小娘子试试?”
公主颦了颦眉,“就试试吧!”
伽兰便取了一颗,递到阿顾嘴边,阿顾含了,酸甜酸甜的梅子甫入口中,就滋出一抹津水,阿顾精神一震。
公主瞧着问道,“可好些了?”。
阿顾道,“这梅子满提神的,尝了一颗便清醒多了。”
“真的,”公主顿时大喜,吩咐伽兰道,“去母后那边,寻端紫问问可还有这种梅子,多要一些过来。”
伽兰和碧桐亦喜形于色,伽兰应了,掀帘下车,径自去了。
阿顾躺在车厢中的软榻上,瞧着坐在一旁守着自己的阿娘,心中安详,忽的唤道,“阿娘,”
“嗯,”公主奇应道,“怎么了?”
阿顾挨在公主怀中,依恋道,“你对我真好,我想啊,我只要有阿娘在,就什么都够了。”
公主听了这话,面色有些欢喜,又似乎有些难过,替她掖了掖衣裳,顿了片刻,方叹道,“傻孩子!”
皇帝车驾过了潼关,又行了数日,在十月末的时候到了长安。一路上街道铺洒黄土,羽林军执戟戒严,百姓尽皆避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