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朱允炆全面失势(第2/3 页)
朱允炆顿时手足无措,一时间不知如何辩驳。
朝中其余的文武修士们皆默然不语,此刻若是替朱允炆说话,无疑是自寻烦恼。
朱元璋对朱允炆已毫无耐心,淡淡地道出:
\"别以为此事与你无关,朕可不是愚昧之人,长久不去早朝,一登朝堂就针对允熥,你这位二兄做得可谓出色啊。\"
朱允炆赶忙跪倒在地。
他未曾料到此次行动,竟会如此弄巧成拙。
原本欲借打压朱允熥,藉由关心民生福祉之事,重获朱元璋的信任与倚重。
哪知此举竟适得其反。
朱元璋的确怒火中烧,历经诸多事后,他看透了朱允炆的本质。
此人既无济世之能,又存害人之心,明明心智不全,却非要机关算尽,试图加害于他人。
而每一次的结果,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如此一个人物,像朱元璋这般开国元勋,又岂能容忍?
更何况日后将皇位传给他!
于是,朱元璋冷冷地道出:
\"从今往后,你无需再踏入早朝之地,一切朝廷政务皆不得参与。\"
朱允炆面色苍白,瘫坐于地。
这一刻的他仿若听见朱元璋亲口否定立他为储君的可能性。
这对于他来说,比直接赐死还要痛苦得多……
同时,于九重天穹之上,朱元璋的目光投向朱允熥,见他在如此生死攸关的逆境之中,竟然还能逆转乾坤,更不惜自身屈辱以保百姓免遭户部之苛政压榨。此乃心系苍生、秉持正义且修为深不可测之人也。
经历了诸多风雨之后,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在某些道行上,朱允熥甚至超乎了自己。今日之事,若换成自己身处其中,或许只能忍气吞声,难复朱允熥这般机智而决绝的反击之举。
因此,朱元璋心中已决,待时日成熟,必将朱允熥册封为仙储——龙庭太子。此刻,朱允熥展现出的非凡气度与智勇,足以令文武百官俯首称臣。武官自不必说,早已心悦诚服;至于文臣之中虽或有异议者,但他深信朱允熥自有手段使之折节归顺。
朱元璋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自从长子玉牒仙逝以来,他每日担忧接班人问题,犹如芒刺在背。现如今,非但找到了合适的继承人选,且此人神通广大,甚至有望超越曾经的玉牒,此乃何等令人欣喜之事!
此时朱元璋注视朱允熥的目光满含珍视,开口言道:“允熥,你所在的王府,朕命户部再行扩建。”
朱允熥却淡然回应:“多谢皇爷爷,王府现有规模,孙儿已然心满意足,无须过于宏大。”
闻此,朱元璋略显惊讶,随后轻叹一声:“如此说来,倒显得委屈你了。”
朱允熥微笑摇头,朱元璋也不再多言,内心已然决定,未来时日,必封朱允熥为龙庭太子,届时他将入住东宫,而吕氏及朱允炆则需迁离。
相较于吴王府,那座宏伟的东宫无疑更为尊贵壮丽。然而此刻,朱元璋口中一句“你既认为合适,那就暂居于此吧”,实际上已暗示不久后,朱允熥将远离此处。
众位大臣尚未察觉到这层意味,朱元璋又言:“如今户部尚书一职空悬,允熥,你有何人选推荐?”
朱允熥稍作沉吟,目光落在户部主事张山上,随之对朱元璋道:“皇爷爷,这户部主事张山,先前迫于修建王府的压力,不得已对工匠施以压迫。实则是出于无奈之举,而今助孙儿揭露户部尚书丑恶面目,也可算作赎罪。且观其整理的账簿及协理之事,足可见其才识卓着。故孙儿以为,不妨给他一个改过自新、担纲重任的机会,举荐他出任户部尚书。”
闻此言,在场诸位官员无不震惊,一位六品主事竟有望一步登天,晋升为二品尚书。朱元璋认为朱允熥言之有理,加之对朱允熥的尊重,便爽快地点头应允。
\"善哉,吾决定晋升户部主事张山,使之成为户部尚玄。”
张山闻听此言,顿时心境激荡,双膝跪地,“微臣谨遵仙谕,叩谢三皇子殿下恩典,叩谢祖龙陛下隆恩。”
朱允熥与朱元璋皆轻轻点头,随后朱允熥开口道,
“正是看中尔之品性,望你能恪守本心,勤修政务,莫再如以往般迷失正道。”
张山连连叩首,言辞恳切:“昔时蒙三皇子殿下当头棒喝,唤醒迷途之臣,虽当时身不由己,但仍不应做出惩戒工仆之举。事后,微臣深感懊悔,并以金银赔罪。今日有幸承蒙皇子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