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页)
易府正院大再。
一双深邃的眼睛肿充满睿智的老者。依然身穿官袍,端坐在太师椅上,品着下人奉上的香茶。
易学看了看院中的天色,不知在想什么,脸色并不太好。
他的左右跟着两名护卫。
左边的自然是石头护卫凌峰,而,右边正是跟随杨朔来到京城的拓跋云。
易学前脚刚刚踏入家门,居然听说杨小子回来了,来了易家,已经是中午的事情,居然在自己宝贝孙女的香闺中待了几个时辰。
孤男寡女待在一起,易学也认了。
可是
这小子来无影无无踪,天天让人担心,居然提前回来了,也不会参加老皇帝的大丧,居然在这里“鬼混”
“呵呵!易老爷子,您回来了。”重新穿戴,还梳洗一番的杨朔终于磨叽了半个时辰之后,才出现在大厅门外,一进来,便向做了亏心事一般傻笑。
“你还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赶到皇陵去?”易学把茶杯往桌上一摔,喝道。孑然是把杨朔看成晚辈,而不是侯爷。
“拓跋云。你和杨朔骑快马去,一定要在丧祭开始之前,让杨朔赶到皇陵!”还未等杨朔开口,易学朝身边的拓跋云命令道。
“是。”拓跋云拱手应道。朝杨朔一笑,先朝易府马厩而去。
“先帝大行走大事,你身为侯爷必须到场,这对你有好处,去吧!有什么事情。回来之后再说。”说完,易学拂袖。甩下一脸茫然的杨朔,自己转身朝后院而去。
杨朔愣了愣,犹豫了一下。
算了,等回来之后,再去祭魂堂向雷震天要虎形玉坠吧!
八十里。对于千里快马来说,只是一个时辰的事情。
杨朔和拓跋云骑着易家的快马,朝西郊皇陵奔驰而去。
………【第两百三六章 皇陵乱】………
明灯高挑,身穿便服的老者。皱眉紧锁,手中执笔,凝视着桌上的白纸,却不知从何下笔。
易学长叹一声,揉了揉满脸皱纹的眉头,脑中回想今日再兵部收到的几张折子。
那七八张折子都是监察院御史们呈上来的。
至于,监察御史是干什么?
监察御史属监察院o
监察院,通常弹劾与谏言。
监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全都御史,及大秦王朝十三省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二十人左右。
京城监察御史十二人,正八品。
因为品级仅正八品,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朝堂。
但,监察院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
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凡百官猥耸贪冒坏官纪者,劾。
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者,劾。
因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
官轻权重如此,所以选授也极慎重,规定御史必从进士及监生中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
监察御史说白了,就是给天子打小报告的下流角色,说一些百官不敢说的找死话。
死谏,死谏,
就是从监察御史身上明出来的。
拼了老命,却换来一个被人戳脊梁骨的芝麻小官。
可是,让易学头痛的是,兵部收到七八个折子都是借助京城兵变一事,弹劾各路诸侯,和各路大将们的。
而,蒙熬西大营,易虎也在其列。
这些御史都是刚刚提拔起来的年轻一辈,说白了,没有秦元明的旨意,这些御史根本不会贸然得罪大秦的将军们。
易学明白,这只是一个预兆,一个试探。
是那位大秦新君要开始消减各路诸侯的兵权的前兆。
东南西北,四大军营的总兵力加起来足有一百二十多万,每年的军饷军备冉据了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十余年来,老皇帝秦萧宗坐镇皇宫,控制着中原四省,对于其余边塞的将军们,确实有些放纵。拥兵自重是必然的,而,前几代皇帝对四大营的将军们也是恩威并施。也从未想过要从将军们的手中收回兵权。
秦元明年轻,正值壮年,刚刚登基,满腔抱负,一身威武无人能及。
从旁又有压制了一二十年的精相韩非辅佐。
这样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