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页)
续努力。”
回到座位上,蔡浩笑嘻嘻地低声道:“老苏,不错,就卖了你一个人面子。”
苏望沉吟一会道:“我估计是詹书记的面子。”
蔡浩眼睛一亮,哦地一声,随即又道:“那你回义陵日子岂不是好过很多?”
“谁知道呢?这些都是虚的,摸不着也看不见。”苏望低低的感叹一声道。
蔡浩也叹息了一声:“是啊,希望老弟你不要再被人又当炮灰使。”
听到这里,苏望只能用更低的声音答道:“希望这不是美好的愿意。”
下午,苏望便赶回了义陵县。回到家里,正是吃晚饭的时节。爷爷和老爸老妈都在家,弟弟苏希也已经放学回家了。现在苏家家大业大,姜春华需要经常去郎州市照看中心市场、信达公司、醉乡酒业这三大块,毕竟她是中心市场的大业主以及那两家企业的董事长,再怎么样还是有些事情需要她出面拍板。现在又多了一家众联铸钢厂,忙的事情更多了,也没有太多心思去管兴隆冰厂了。
爷爷苏盛则继续每天四处闲逛,找老伙计吹牛打屁,他不喜欢打牌,就只有这么点爱好了,因此兴隆冰厂就完全靠苏仁打理了。不过依着他的性子和作风,估计兴隆冰厂除了早上和晚上能看到他之外,其余时间你就只能看到他当“县长”,在县城四处闲逛“视察”,跟他父亲一样的爱好。幸好冰厂有余大娘两口子兢兢业业地打点,有没有苏仁都是一回事。
“大宝,我刚从麻水镇回来,铸钢厂的厂房现在已经修好了,正在安装调试炉子。”姜春华一边张罗着大家坐下来吃饭,一边对苏望说道。
“什么时候可以开炉了?”苏望随口问道。有麻水镇党委和镇政府出面,常为民又找了找关系,终于把电力专线给搭好了。昭州的三台炉子也运了过来,废钢废铁原材料的五家定点厂也找好了,价格谈好了,每几天往昭州市一处仓库运原材料,然后每一个月用火车皮运到义陵。工厂、地方、铁路等关系在张爱国的帮助下都打点好了。而且常为民跑了一圈,在昭州市、潭州市已经找到了十来张订单,虽然金额不大,但是属于尝试性的小单,一旦开炉做好,后面的订单就一切好说了。
“常经理算了一下,估计五天后可以开炉,正式生产。现在那四位技术员在忙着调试设备、培训工人,都准备地差不多了。”
“嗯,妈,这铸钢厂交给老常看着错不了,你有空去看看就行了。”
“我知道,这东西我也不懂。对了,财务也到位了,是宜民介绍的,是我们县国税局征管科向科长的岳母,刚从建国厂退休下来,在郎州市待着觉得没意思,就回了义陵。”
“那好。妈,我觉得这财务人员你还得多用点心,你四处看看,有哪些熟人的子女人本分,又学财务的,先用着帮忙打打下手,慢慢培养起来。业务可以交给别人,只是这财务必须我们自己看住了,也不能总靠那些介绍的退休老人,他们能干几年?说不定哪天身体不舒服就辞工回家了。”
“这个我知道,我跟你姨父、表哥表姐都说了。我们这边亲戚不多,看看你姨父那边的亲戚子女怎么样,还有你表哥表姐同学的亲戚,都帮忙找找看。”姜春华一边摆着碗筷,一边答道。
“对了,宜慧调到郎州市里来了。”
“啊,表姐终于调上来了。这下表哥表姐总算是胜利会师了。”苏望高兴道。曾宜慧88年高中毕业考上省银行学校,90年毕业分配到南梁县人民银行。苏望知道自己这位表姐非常聪慧,成绩也很不错,尤其是数学,家传的。只是高考前痴迷琼瑶小说,结果遭遇滑铁卢,只考上一个中专。于是她痛下决心,发誓再也不看言情小说,从银行学校便开始自考,到93年终于拿到了荆南大学金融管理专业本科自考文凭。而且92、93年接连参加荆南省银行系统技能大赛,一次拿到第五名,一次拿到第二名,在郎州地区银行系统都小有名气。
按照上一世苏望的记忆,曾宜慧是1994年年底才被调到郎州地区人民银行,想不到提前了半年。
“你前段时间一直在郎州市,怎么也不去祝贺一下?”姜春华不满地说道。
“妈,我在郎州市是参加党校学习,而且前段时间段省长来郎州市视察,我参加了接待工作,哪有时间顾别的?晚上我打个电话,祝贺一下姐姐。”
“大宝,你参加接待省长,见到省长了吗?他长什么摸样?跟他说上话了吗?”苏仁却对这个非常感兴趣。
“爸,段省长长什么样子,还不跟电视里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