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实的工作当中,确实有这样的故事在上演着。
A君新到一家公司,从入门的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好好干。进门的第一天,九点过后,同事们陆陆续续进来,一般的是迟十几分钟,有的迟近半个小时。中午吃饭一小时,一点二十分才有同事陆续从外面吃饭归来。以电话行销为主的部门几乎听不到打电话的声音,每个人座在电脑前,MSN、QQ兴致正浓,还有的看股票的走势图、网上小说。进公司第四天的下班后,好心的同事把公司的历史、来龙去脉、人际关系等细枝末节给描绘了一番,令这位本来准备好好干的朋友“一下子掉到了井底”,新人冲天的干劲消失了大半,只好随大流混吧。就这样,一个踌躇满志的职场新人在“不上进”的工作环境中很快退化成了一个得过且过的职场“混子”。
我们再来做相反的假设:这家公司人人上进,不上进者成了人人喊打的“异类”,无法在这家公司立足,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要么这个不上进者被淘汰掉,要么他也与其他同事一样上进。
这就是“道德”的约束力量。“道德”一旦形成规则,它即有了约束力,同时会对“不合作者”给予惩罚。只有社会形成了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念,人们自然会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或给予惩罚,这样,社会上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受到有效的遏制。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这里,国法与家规说到底其实都是一种道德。本来法律就是最低的道德底线,越过了这道底线,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我们说,道德与法律一样有助于人们打破相对背叛、相互不合作的囚徒困境。
。。
第4章 纳什均衡:退而求其次也是一种智慧(1)
◆预备知识
囚徒困境、优势策略(第2章),重复博弈(第3章)
◆本章重要概念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无论其他人怎样做,各方对于自己的策略都很满意。在纳什均衡中,你不一定满意其他人的策略,但你的策略是应对对手策略的最优策略。纳什均衡中的各方绝对不会合作,而且总是认定自己无法改变对手的行动。
◎谢林点:又被称为聚点,是博弈论中人们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的选择倾向,做出这一选择可能因为它看起来自然、特别、或者与选择者有关。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于1960年在《冲突的策略》一书中提出的。
■情侣博弈:春节应该回谁家过?
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才是中国人正宗的“过年”,而大年三十全家人围着老人守岁的场景,那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其乐融融。但就是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年”,却让很多结婚没几年的小夫妻犯难,甚至为了去谁家过年的事发生争吵。孝敬父母是每一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但很多人常年在外,一年到头春节就成来唯一的机会。结婚之前,一个人来去无牵挂,春节回家那也是不用考虑的问题,但结婚之后,小夫妻就不得不面临着“春节的选择”了。
建民与小冬是一对恩爱中的夫妻,他们就面临“回谁家过春节”的选择。二人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平素都对父母非常孝顺。建民希望回东北老家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过春节,而小冬则希望回四川老家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过春节。有的读者朋友会说:“那还不好办?‘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就解决了?”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建民与小冬很恩爱,分开各自回家过春节,才是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形。这样一来,他们就将面临一场温情笼罩下的“博弈”。
假设二人回建民家过春节,则建民的满意度为10,而小冬的满意度只有5;如果回小冬家过春节,则建民的满意度为5,而小冬的满意度为10;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坚持各回各家,或者一赌气索性谁家也不去,则他们谁都过不好这个春节,满意度各自为0,甚至为负数。当然从常理推断,基本上不存在小冬去东北的建民家过年、而建民却四川的小冬家过年的可能性。
我们在“囚徒困境”一章曾经提到过“优势策略”这个概念:既无论对方选择什么,我选择的这一个策略总是最有利的。可是我们在上面的这个博弈中,看不到哪一方有严格的优势策略——回东北过年不是建民的优势策略,因为如果小冬坚持回四川,他选回东北的满意度只能为0,而选跟小冬一起回四川的满意度却还可以是5。也就是说,对建民而言,不存在“无论小冬是选择回东北还是回四川过年,我选回东北(或回四川)过年总是最好的策略”这一情况。同样的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