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化前的产量增加2000万吨。
国有化九个月后,独立自主的伊拉克经济诞生了,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国有化的经验成功了,“因为敢于下河的人就能够安全地游到彼岸”。但这对萨达姆·侯赛因来说,并非是第一次下河。
伊拉克石油国有化的行动不仅对本国,而且对阿拉伯世界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萨达姆·侯赛因指出:“某个国家所取得的任何胜利,都是在实现阿拉伯革命主要目标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伊拉克不仅提出了“阿拉伯人的石油属于阿拉伯人”的口号,而且还提出了以石油作武器的口号,这是在1973年1月27日召开的阿拉伯共同防御委员会的会议上由伊拉克提出来的:在反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民族斗争中,阿拉伯国家要采取共同行动,以石油作武器。当时,伊拉克的代表对其他的阿拉伯人说:“我们是产油国,当我们提出这一口号时,你们不要以为我们的石油生产太多了,我们是作为兄弟提出这一口号的,因为我们懂得这一行动的效能。我们不仅提出这一口号,而且第一个执行。”
伊拉克的代表还提出了具体方案:“有能力实行国有化的产油国必须将美国的股份收归国有,谁支持美国,就没收他的股份。国有化的石油不要销售给原来那些老主顾,而是卖给更多的国家和公司,从而加强阿拉伯人在对外关系中的政治地位;对于一些不能实现石油国有化的阿拉伯国家,必须断绝对美国的石油供应,对任何支持美国立场的国家也是如此。”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伊拉克说话算数,率先行动。10月6日晚,伊拉克政治领导宣布从7日凌晨将巴士拉石油公司的美国股份全部收归国有,并派出代表去其他阿拉伯产油国,鼓励这些国家采取类似伊拉克的行动,但未能奏效。有的国家答复说:“我们不能采取此种办法,这等于白白浪费钱,拿石油当儿戏。这是一个不能接受的问题。”
随着战争的升级和阿拉伯人最初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伊拉克的军队全部投入到西线。当时的阿拉伯群众热情达到高潮,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一些阿拉伯产油国不得不在科威特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上采取新的立场,通过一项石油减产5%的决定。随着战争的继续,最后完全停止了石油供应。萨达姆·侯赛因后来回忆说:“本来,所有的阿拉伯人是可以采取更强有力的立场的,如果政策协调一致摆脱个人的小算盘的话。而且一些阿拉伯国家是能够采取更有利的立场的……假如这场战争再继续两个月,阿拉伯国家许多事情和观念都会发生变化的。”
当时,伊拉克本不想中断对所有国家的石油供应。萨达姆当时曾说:“我们为什么要停止向非敌对的西欧国家供应石油呢?我们是为了树立更多的敌人还是想减少敌人?是争取朋友好还是将自己孤立起来好?”
由于当时阿拉伯的政策不统一,阿拉伯人在这场战争中最后遭受了精神和物质的损失。战后,一些研究材料揭示:由于这种不统一的阿拉伯政策,美国通过提高油价和向西欧国家转口阿拉伯石油大捞好处。
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伊拉克的立场和政治见解。
1975年,伊拉克实现了全部石油国有化,伊拉克人民成了石油财富的真正主人,石油不仅用于本国的发展,也为生命攸关的阿拉伯民族事业服务。
不能走别人的老路(上)
对人类社会来说,没有挑战就没有发展,进步是一场战斗,生活也是一场战斗。对这一概念任何人都不会有争议,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同军事史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法国思想家萨尔凡·沙尔伊比尔在《美国的挑战》一书中总结了当前世界冲突的实质。这一冲突不仅发生在各国之间,也发生在各种文明之间。
文明之间的斗争是围绕科学、知识进行的斗争。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在科学、知识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走过的路程要比在过去20个世纪里所走的路程还要长。开始时,人们对此甚至难以置信。但是今天,全世界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学家对此的看法完全一致:19世纪被认为是“神奇”的世纪,是科学发明、创造的世纪,并引起工业革命。然而今天,在科学、知识的历史中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世纪,不再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
多少世纪以来,阿拉伯民族一直呻吟在殖民主义的桎梏之下。为了政治上的独立,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只有政治上的独立,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政治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