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们出兵参战,仗打起来是没有界限的,倘没有把握把美军顶住,反而把战火引到我国东北那就糟了。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还说:”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是有把握的。但美军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空海军优势,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他接着作出结论:”朝鲜只有几百万人口,而中国近五亿人口,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是不划算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的发言得到不少与会者的共鸣,普遍表示,出兵问题应慎重从事,大多数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最好不要打这一仗。“有的说:”让侵略者得逞。它会得寸进尺。“还有的同志认为:”等到苏联红军直接参战或同我们共同出兵,比现在我们单独出兵好。“彭德怀静听没有发言。
毛泽东听完与会者的各种意见,感到顾虑太多,在会议的最后讲了以下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毛泽东的最后这番话,是动了感情的。早在10月2日,在金日成的请求和斯大林的鼓励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当机立断,拟派*率兵入朝。但令毛泽东失望的是,*托病推辞,遂决定派彭德怀挂帅出战。会议还决定10月4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因此,要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将彭德怀接到北京参加会议。
毛泽东决断出兵朝鲜(8)
但是,看到会议的这种氛围,在多数人有疑虑的情况下,毛泽东对受强国欺凌而面临亡国危险的友好邻国以极大的同情心说出了他的心底语言,显然表明他的倾向。他急召彭总进京,也是寻求支持者,希望彭德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发挥重要作用。
彭德怀是在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后才赶到会场,还不了解会议进行的全部情况。所以彭总进入会议厅坐定后,只是侧耳静听。从几位发言中,他才知道对支援朝鲜意见有分歧。他很清楚这问题事关国家的命运,所以当场未轻易发言表态。但听到毛泽东最后讲的那段话后,他倾向毛泽东的意见。他后来追述他当时在会场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时写道:”内心想是应该出兵救援朝鲜。“会议开到下午7时左右,毛泽东宣布休会。散会后,毛泽东向彭德怀走过来说:”德怀同志,你今天赶到北京,也没休息,一定很疲劳吧?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上午请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对出兵问题交换一下意见。“当天晚上,彭德怀到北京饭店3楼309号房间休息。当他走进房间内,看见屋顶耀眼的花灯,踏着地上红彤彤的地毯,这位长期住惯了茅屋、草房、土炕、窑洞的统帅,感到很不自在。
打开窗户,彭德怀走到北京饭店的阳台上。仰头望望星空又俯看长安大街,繁星和灯火连成一片,十分迷人。他扶栏沉思,战争已逼在眉睫,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作为一名打了22年仗的老军人,多么希望永远不再拿起手中的钢枪,难道又要打一场更残酷的战争?!他深深叹了一口气,战与不战,并不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所能决定的。
夜深了,忧国忧民的”彭大将军“却两眼凝视着雪白的天花板,久久不能入眠。”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毛泽东的话在他脑海里反复回荡。
事隔十几年后,1968年9月,彭德怀因反党罪名被关押,在自述中写道:
”……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个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我把主席的四句话,反复念了几十遍,体会到这是—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示。我想到这里,认为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我想通了,拥护这一英明决策。“次日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中央政治局继续讨论出兵援朝的会议上,彭德怀发言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否则,等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将来的问题会更复杂。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摆在我们家门口,它想发动侵略,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设。“话音刚落,毛泽东紧接着发言:”这几天,不少同志讲了很多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